主持人:从开始进行这个研究到今天取得这个阶段性的成果,用了人类多少年的时间?
万元熙:自从过去的60年来,将近有一百个大大小小的托克马克,证实所有的托克马克,你贡献这一点,我贡献那一点,你有这个特点,我有那个特点,使得我们敢于去建造越来越大的托克马克聚变装置。
主持人:研究这个装置就用去了60年的时间,可以这么说吗?
万元熙:以及它上面的试验研究。
主持人:60年到今天。
万元熙:对,将近60年。
对于很多人来说,中国“人造太阳”的研制是个爆炸性新闻,但是对于万元熙而言,这项工作很早就已经开始了。我国科学家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可控核聚变的研究,1984年中国核工业总公司西南物理研究院曾经建成中国最大的研究核聚变的托克马克装置。今年3月,万元熙所在的中科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的“人造太阳”实验装置调试成功,意味着能够稳态运行的实验装置已经具备实验能力。
采访中科院等粒子物理研究所所长李建刚:我们这一代的科学家已经做了50年还没有完成这件事情,并不是说我们这些人太笨,因为这件事情太难了,难到靠任何一个国家的财力、物力和科学技术都不可能达到。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够看到一个灯泡是用聚变能点亮的,但是客观的讲,也许这种愿望实现不了,因为它太难了。
虽然万元熙他们研制的“人造太阳”实验装置还没有进行真正的核聚变实验,但是他们的调试成功已经得到了国际聚变界的关注和称赞。在万元熙看来,和30年前他们刚刚开始这项研究相比,国际聚变界态度的转变让他颇有感触。
主持人:在什么样的场合下,您最能感受到这种变化,这种被人尊敬,被人认可的变化?
万元熙:特别是当我们的全超导托克马克工程调试成功,过去当我们跟别的国家讨论着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时候,某些国家的官员们总是这么说,我们跟你没合作,没有什么可获得的,现在不一样,世界上最著名的许多研究所都主动、积极地要求跟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跟中国磁约束聚变界进行广泛的合作,所以说十多年以来,随着国力的强盛和国家的开放,一批有才干的聚变人才在中国已经迅速成长起来了,这对中国未来聚变研究是太至关重要了。因为中国的聚变研究不是一代人能够实现的,人造太阳的梦不是一代人能够把它完成的,而这个梦要几代人连续不断地努力才能够变为现实。
主持人:刚才这位所长应该比您还年轻多了,他都说他的有生之年可能看不到一个灯泡发电是靠核聚变这个电能产生的。
万元熙:但是您想一想,当我们宣传受控热核聚变重要的时候,许多官员们或者领导们都会紧接着问我,我们什么时候能拿到聚变能,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发电,我要告诉他们说,可能还要三十到五十年的时间,哦,看来是太长了。我要说的是,跟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相比较,三十年、五十年算什么,五十年的工夫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三十到五十年我们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清洁能源,无限的清洁能源,三十到五十年极其困难,不成为任何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