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短评:建设疫后世界,中国有何“锦囊”?
中新社北京1月18日电 题:建设疫后世界,中国有何“锦囊”?
中新社记者 安英昭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7日在北京出席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并发表演讲。在世界多地疫情出现反复,全球经济社会恢复发展缓慢的当下,中国领导人聚焦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之道,传递出至少三条“锦囊妙计”。
第一,越是在疫情反复肆虐的背景下,越应坚定信心、团结力量。
从中世纪蔓延欧洲的“黑死病”,到本世纪初令人谈之变色的“非典”,人类历史经历过多次大规模公共性?;?,最终化险为夷,靠的是抛开偏见、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曾令人类文明蒙尘,但在1942年初的“至暗时刻”,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仍共同发表《联合国家宣言》,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引领人类最终走出大战阴云。
随着奥密克戎毒株来袭,世界多地疫情防线再次被撕开缺口,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已超3亿。在全球性?;木魏Ю死?,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这艘巨舰要顶住惊涛骇浪,就需要船员们坚定信心、同舟共济。
第二,越是在分歧与偏见增多的环境里,越应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文明的底色不止一种,通往现代化的路径也不止一条,各国文明基因不同、历史记忆各异,形成各自发展模式、探索本国发展道路是理所应当。国家无论大小,都应互相尊重别国人民的选择。实践多次证明,任何强势输出、复制粘贴的模式缺乏配套文化文明的土壤都难以长久。
从公元前5世纪伯罗奔尼撒战争,到17世纪欧洲三十年宗教战争,再到20世纪美苏冷战,历史反复证明,对抗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当前,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范围内有关意识形态的交锋日趋激烈,零和博弈思维、文明冲突论、“修昔底德陷阱”说不绝于耳。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应从历史长周期比较分析中进行思考,从细微处洞察事物的变化,方能在彼此尊重中共同发展、在求同存异中合作共赢。
第三,越是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趋势中,越应增加稳定性、确定性。
观察人士指出,此次演讲是2017年至今,习近平在五年内第三次站上素有“世界经济风向标”之称的达沃斯世经论坛讲台。三次演讲,中国领导人分别聚焦全球化、多边主义和疫后世界,主题虽有不同但基调一以贯之,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时代背景下释放出难得的确定性,有利于稳定各国预期。
2021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同日发布,GDP总量连续第二年突破百万亿元大关,8.1%的增速既高于中国政府2021年初时确定的6%以上预期目标,也高于外界预测水平。正如学者郑永年早前所言,“一个稳定的中国是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的最大稳定源?!敝泄奈榷ㄐ院腿范ㄐ?,对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而言更显难能可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