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募基金探秘
文/闵一宗
刘先生是一位身家超过百万的30岁的年轻人,去年3月,经过一位在一家权威证券媒体做记者的朋友引见,他加入了一家股票工作室。对方许以每年15%的回报,当然,双方还签有"本金至少一年不抽走"的代客理财条款。刘先生觉得条件很有诱惑力,于是,他把自己手里的钱交给了这家工作室。
实际上,刘先生的情况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和长三角和珠三角富裕的中小城市很普遍,成千上万渴望手里的钱更快增值而又不想存在银行赚利息的人们似乎被这种"地下基金"迷住了。从这里,我们看到了私募基金的活跃身影。
撩起私募基金神秘的面纱
确切地讲,私募基金,就是向特定投资者募集的基金。在国外,私募基金在基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像著名的投资专家巴菲特的基金和金融大鳄索罗斯的量子基金都属于这一类。
目前我国的私募基金大都潜伏于地下,暗箱操作,没有人确切知道它到底有多大。此前方方面面的数字不一而足,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比较权威的调查,在这个灰色资本市场中,私募基金规模已达7000-8000亿元,远远超过此前人们的估计。北京、上海和深圳是资金市场最活跃的地区,在三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企业中,企业名称中含有"投资咨询"、"财务管?quot;和"财务顾问"字样的近7000家公司,其中北京3626家,上海2687家,深圳640家。上海市若包括财务顾问公司和财务管理公司,共有2713家,则三城市五类公司共有6979家。
调查显示,除23.1%的公司称所募资金投资于国债二级市场,其余均投资于股票市场,其中50%以上的公司投资股票二级市场,在相当一个时期,运作情况和盈利水平还都不错。在绝大多数委托投资股票的公司中,给客户的平均收益起码在10%以上。
与上海和深圳地域的私募基金相比,北京的私募基金更具有市场自主性;上海的大型私募基金多数带有券商与上市公司的结合体性质,最为典型的有上海邦联、上海天发、上海金信等;深圳的私募基金则多数含有港资背景,如深圳凯地等;而北京则多数是合伙人根据组建公司的方法组建的。
实际生活中,为数更多的私募基金甚至并没有任何合法的身份,他们大多以所谓"工作室"的名义进行活动,既没有工商登记,也没有法人账户,但是,依托证券商,各种各样的资金托管以代客理财的方式照样得以实施。
目前市场人士彼此心照不宣的一个现实是,一直处于地下状态的私募基金性质的机构已经很多了,它们完全是由市场需求而自发"成长"起来的。由于缺少法律保障,这些私募基金只能以各类改头换面的形式存在。
潜伏于草丛中的"狮子"
有人把私募基金比作"潜伏于草丛中的'狮子'"。他们反应敏捷,时刻注视着猎物,随时准备出击,他们苦心钻研在每一只股票时刻跳动的数字背后的资金进出动向,分析双方情势,然后瞄准时机,狠狠地叼食别人嘴里的肉。通过赚钱在股民中树立威信,吸引客户资金。而这些,都离不开操盘手的具体动作。这些基金背后众多的操盘手尽管刻意保持低调,但是年纪轻轻的他们,手掌巨资,驰骋天下,一进一出影响巨大,早已成为了股民心中的一个传奇。
比起一些名头不小的券商来,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的人才结构丝毫不显得逊色。在一家愿透露姓名、但实际打理着私募基金的投资顾问公司,40名员工中,硕士学历以上的有26人,其余的人均为本科毕业,而且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有海外的留学和工作经历,有的甚至还是曾任职华尔街大型金融机构的证券分析师。这家投资顾问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在36岁-45岁之间,对资本市场的运作非常熟悉,显得相当老练。
地下基金从业人员的报酬大体上是地上基金同等职务人员的5倍。
张育生是一位职业操盘手,他正在与另外一位朋友运作几十万的资金炒股。张育生说,委托他们运作资金的人有企业,有个人,个人居多。一般要100万元以上,低于100万元的客户我们都不谈。为什么我们能赚钱呢?首先,我们的资金量大,比较容易炒作成功。第二,我们有一些特殊关系,能得到内部消息。这些消息等散户知道时,股价已经提前反映,涨到天上了。再有,我们比一般人更熟悉股市的情况。分红根据资金面大小,资金面大的,提成比较少。一般是二八分成。我们要二,客户得八。如果设定了最低赢利率,比如30%,那超过赢利率的部分分成对我们更高,可以做到对半分成。比如有人委托我操作500万元资金,设定目标是30%,就是150万元。赢利150万元以内,算我白干。如果赢利250万元,剩下的100万元我就可以拿50万元。就这么简单。
正如一位私募基金操盘手担陈:"别看我现在这么逍遥,其实,在工作的时候,我的压力很大。"基金经理人个人把自己的原始资本也抵押在其中,一旦操作失误个人财产往往毁于一旦,而且在以信用机机制为基础的地下私募基金市场也会失去名声和未来的机会。
刀口舔血:暴富、出局咫尺间
股市瞬息万变,风险莫测。屡战屡胜是幸运的,但更多的是,一步棋走错,全盘皆输,失去了自己辛辛苦苦的原始积累,有的因为透支资金而背负了一生都还不起的巨债甚至生命。他们曾经暴富过,但现在又变得一无所有,股市就是这么无情。
南京的夏先生从1993年就开始炒股,凭着刻苦钻研的精神和独特的跟踪大资金动向炒股技法,很快便完成了在股市中倔得"第一桶金"的历程。由一名散户跃升为大户,并不时在报刊上开辟跟庄炒股的专栏,颇受投资者欢迎,知名度迅速跃升。于是,各种来路的资金汇聚到身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夏早在1995年就开始了私募基金的操作历程。这时,夏结识了本省的一位地方券商操盘手,双方开始展开在二级市场上一系列的合作。起初,这位操盘手颇够哥们,让夏顺风顺水地跟在他坐庄的某东北科技股、本省的一只绩优股上赚足了利润。后来,他跟随那位操盘手大肆在14元介入苏南某具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旅游股,并一路将股价推升到25元附近,账面利润丰厚。按那位操盘手的透露,这只股票还要大涨,两次尝到了甜头的夏先生对此深信不疑。此时,恰有一笔2000多万元的委托资金入账,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在25元附近徘徊的这只股票上大举"补仓",但随后该股就如断了线的风筝般飘飘落落、股价一步一个台阶向下滑翔。夏先生外围客户的高位追套筹码已经亏损接近50%。原先那些奉夏为股神的理财客户终于拉下了脸皮,愤而向夏索讨本金。
如果说夏先生损失的还只是资金,而钟健民为此则丢掉了性命。
1990年,钟健民迷上炒股,当年他跟着朋友去深圳买了2000股原始股,净赚5万元,而其被尊为"财神",始于1999年底。那年,他在绍兴一证券公司营业部开了一个大户室,自带资金600万元,加上朋友们帮他筹借的900万元,手头资金总共也就1500万元。而2000年5月,1500万元变成了4000万元,净赚2500万元。2000年6月,钟转战杭州,绍兴的股民朋友出于对他的迷信,也拼凑巨额资金,随他在杭州同一证券公司开户炒股。随着此后中科创业事件、银广夏造假等一系列问题的曝光,股市一路下滑。正是在此时,钟健民与营业部签订止损协定。在券商进一步融资支持下,钟健民账户下的资金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亿多元。2001年上半年,国有股减持的风声传出,羸弱已久的股市破位下行,2002年5月下旬,股市重新回落到两年前"5·19"行情时的点数附近,钟健民面临的已是灭顶之灾。5月21日,钟终于"爆仓",这不仅意味着他自己分文不名,而且欠下了众多不知情股民的巨额债务。5月27日晨,钟离家再也没有回来。
绍兴文理学院的一位教师比喻说:"国内股民每人头上均悬有一把铡刀,而铡刀下往往放着一沓不太厚的钞票,胆大手快的人兴许能将钞票抢到手,但大多数人的手会被铡掉。"
暴富、出局咫尺间,这,就是当今私募基金经理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摘自《金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