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在澳门见到正在出席澳门回归仪式的大数学家丘成桐先生,他平和,直率的气度,令我将准备好的问题完全搁在一边,冲口而出的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您最想谈些什么?像是早就积聚在胸,他立刻就中国教育方面的问题侃侃而谈--
中国对基础科学不够重视
中国对纯数学纯物理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不太重视,与许多重视科研的工业国家的水平相去甚远。且不论一些工业大国,即使是印度与荷兰--一个是南亚穷国,一个是西欧小国,基础理论科学发展都比中国好。中国在这方面的投资少得可怜,以致于与世界的差距越来越大。我看中国要跨入工业大国的行列,对基本科学的投资至少要增加十倍。现代化没有工业不行,而工业的发展则离不开纯数学。
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
在美国,培养年轻人不计成本,从中学开始就引导学生追求科学、追求资讯,学校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所以不断地有新的天才出现。他们喜欢乱闯乱碰,海阔天空,除非他们认为前人的思路对自己有帮助,否则会向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中国不同,中国是用种种考试凝固学生。同时,美国的大学或研究院,对海外人才--任何门类的人才都极力争取。为了得到一个好的人才,可以从系主任到校长,或是公司总裁亲自出马,竭尽全力,以最好的条件去吸引……
与世界水平差距越来越大
中国老一代教授年纪都大了,出名的都七八十岁了。在数学方面,中国自五十年代以来,我认为成就最大就是华罗庚先生,他在八五年去世了,他的学生很多,在整个中国数学界具很重要的影响力,但他们也已六七十岁了。现在要造就五十年代、六十年代那样的数学人才,达到那时的lever,相对于世界的lever,有很大困难。那时中国数学界与世界也有一定差距,但现在距离更大……
我希望中国在科学方面能再开放一点,追上世界潮流。
名校名师名不符实
北京一家极著名的大学接收全国最好的学生,但成果并不理想,就好像做生意投了一个亿进去,出来的却只有一百万。举个例子来讲:去年有一个学生申请到哈佛来作研究,他是北京某顶级大学数学系最好的学生之一,他信写得很好,但一看他的论文,我吓了一跳,程度低得一塌糊涂!坦白讲,他的论文水平还不如香港中文大学的硕士生。内地有的学生告诉我,一些老师教课很不负责任。有的名教授常常往国外跑,一年有半年在国外跑,回国以后又要参加各种政治和社会活动,根本没把时间花在教学上……那位博士生很可能会留校当老师,结果,老师不行,学生更不行,这样一路下去,实在很可怕。
嗟呼,知识分子!
我发现有的院也搞不正之风。举个例子:有位数学院士,带了个学生到香港,那个学生写了篇教学论文,内容是错的,学生知道后告诉了院士,便院士竟说:没关系!因为我是院士,这篇文章有我给人的签名,一定可以发表出去。这种风气太可怕了,最高级的知识分子却没有知识分子的态度!本来中国科研的前途是由他们来主宰的,但他们其中的一些人也在搞关系学……
本土人有青黄不接
我认为中国要成为一个强国,人才一定要在本土生根。
目前,内地院校喜欢引导学生去做一些赚钱的事情,有的大学甚至鼓励学生修学做生意,学校里的实用主义风气很浓。另一方面,一些学业优秀的年轻人纷纷往国外跑,因为那里有经济引诱和其它因素。国内人才青黄不接,实在令人忧虑。
这些年,我希望尽量在中国当地培养一些年轻人。我在北京大学创办了数学研究所,取名晨兴。目的是吸引国内最好的人才,请海内外的学者、专家来讲学,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同时,设立奖金,奖励取得突出成果的青年数学家,去年南京大学的一位学生就获了二等奖。
选题体现人生观
在数学领域,选择什么题目来做,也体现人的综合素质。
一个选择,就是一种看法,对人生观的一种看法,不能随便人家说什么就做什么,国内一些人喜欢找一些短期的题目来做。其实,数学好像文学,需要大范围的来结构。
做学问也要看得远,真正找一些好的题目来做。屡败屡战。屡败屡战其实是很枯燥的,好像去挖一个金矿,在挖的过程中是很枯燥的。另一方面,我觉得能够成功地将一个难题解决亦是很大的乐趣,乐趣要去培养,有很重的好奇心和很大的行动非常重要。
(您目前在做什么研究?)三维空间的突破,一个猜想。我们用一个很基本的办法去解决它,已经做了五六年了。有时做到动不了了,再想其它的办法去解决。好的研究往往会遇到很多fortress(苦恼),假使不是有这么多困难的话,很多人都会去做了。
有的题目,就算别人认为不重要的话,我们自己也认为很重要,能够将一个puzzle,一个谜,一个几百年没有解开的谜第一个解开,那种感觉和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感觉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