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岁高龄的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近日来中国出席《狼图腾》英文版首发式,并接受了记者的连线采访。据悉,葛浩文翻译的英文版《狼图腾》一经上市,一举跃入南京市新华书店的图书畅销榜。
中国当代小说乡土味重——翻译成了难点
著名汉学家葛浩文在过去30年里,曾将贾平凹、莫言、苏童、毕飞宇等数十位中国最知名作家的40余部力作译介到西方,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推手”。谈到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看法,葛浩文表示,中国作者喜欢先描述故事背景,对中国人来说故乡太重要了,但西方人觉得“啰嗦”。他们喜欢头一句话就让读者震惊。对冲刺茅盾文学奖的力作《秦腔》,葛浩文称曾经试图翻译,但这部作品中家乡话太多,因此他放弃了。
中国作家无缘诺贝尔奖——缺少翻译人才
葛浩文驳斥了德国汉学家顾彬有关“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的言论,认为缺憾之一是缺少翻译人才,能译成瑞典文的人太少,无法更多展示中国当代文学实力。而他说,翻译家常常又面临这样的质疑:中国不缺好小说,可屡屡无缘诺贝尔奖,是翻译水平差吧?葛浩文有些无奈:不能全赖翻译家。“诺贝尔奖的评奖规则也是障碍。”葛浩文抱怨,参评作品很多都必须译成瑞典文,评委中能把中文译成瑞典文的,也只有汉学家马悦然而已。
作家写剧本赚钱——这应该能理解
对顾彬近日在澳门接受采访时再发尖锐之声,将矛头对准了中国当今文坛作家写剧本的普遍现象。葛浩文很吃惊,“顾彬为什么说剧本就不是文学作品?”葛浩文并不认同顾彬的批评,反驳说,“写剧本赚的钱多,这应该能够理解,何况这也不是什么坏事情。你不能去规定一个小说家只能写小说,这是不合理的。”
对毕飞宇评价——重语言的运用
西方市场中国作品一直很少,“现在情况渐渐改变,因为中国强大了,现在翻译中国作品的人也多了,当然,我希望他们把好的作品留给我!备鸷莆耐嘎,他翻译的毕飞宇《青衣》获得国际认可,入选2008年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的复评名单。现正在与林丽君合作翻译毕飞宇的另一作品《玉米》。他说毕飞宇是“一位非常有创造力的作家,他非常注重语言的运用”。 本报记者 蔡 震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