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这种片商+院线的捆绑式“结盟”行为,有点像一条本来就不怎么宽敞和吃水较浅的航道突然驶入一艘巨型航空母舰来,小艇无法避难,甚至航母也只一时得逞,非谋长远利益
★ 文/列孚
前不久,中国内地的北京新影联、广东南方新干线、上海联合、中影星美、北京万达、四川太平洋、中影数字和浙江时代电影大世界等八条院线与电影《集结号》以“冯导重返贺岁档”名义集体签约,定于年底联合上映该片,该片主要投资方喊出该片票房要“达到1.5亿,力争2亿”的冲击目标。
据悉,这八条院线覆盖了全国首轮影院的80%。按目前中国内地首轮影院有3100块银幕计算,即有近2500块银幕将在同一天就只上映这一部影片。届时,中国主要地区到处将只响起一种声音——喇叭吹响“集结号”。
占了80%的影院同时奏响起号乐声,让可能上亿的人同一时间向电影院“集结”,那真是一幅世纪奇景。这样的集结,中国内地首次出现这样的阶段性垄断,而或将窒息其他同类产品的情形,算是正常的吗?
而且“集结”过后呢,谁来收拾残局?尽管《集结号》如此高调宣扬“八院线结盟”,所谓“贺岁片档期”还可能有《投名状》和《长江七号》,可对陈可辛、周星驰而言,他们会退避三舍还是勇往直前?谁也不知道。但“一节淡三墟”,是农业社会最朴素的哲学总结。
也就是说,《集结号》以先下手为强的方式拿下八条主要院线,而这八条院线“力挺”冯小刚,一是出于在他对“贺岁片”有绩可循的信赖;二则是“1+8”结盟的好处显而易见的。
这种片商+院线的捆绑式“结盟”行为,有点像一条本来就不怎么宽敞和吃水较浅的航道突然驶入一艘巨型航空母舰来,几乎要将水翻溢出来了,小艇如何才能避难?该母舰还事先声明“我来也”,言下之意无疑是强烈暗示:各小艇,好自为之。
这种临时性“结盟”带来的后果可能造成的遗害,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经营心理,是一种非常态化经营。
其实,以发行商+院线作为常态化经营,香港早于80年代出现,名噪一时的新艺城模式,其经验也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参考。
新艺城是一家以地产公司为背景的控股公司操作,因为其旗下地产项目有多家影院,于是拉拢电影人组成新艺城电影公司;同时,还组建了金公主发行公司,也顺理成章地组成金公主院线。由金公主发行公司以先垫付制作款项方式,给予新艺城创作、制作影片,指定该公司影片只能在金公主院线公映。
不过,金公主所支持的制作公司不止新艺城一家,最多时共达4家,其余三家分别是永佳、万能和立人。这样做,一是由于一条院线一年所需影片不下30部,新艺城一家肯定应付不过来;二是多家同系公司影片都只能上同一条院线,无形中让他们进行竞争,能者继续留下,继续“玩”,无能者则对不起——出局。
类似情形也出现在嘉禾院线——以嘉禾公司为核心,有多个卫星公司,以包拍、分账等方式支持/支配该等卫星公司。当然,这些卫星公司的影片也只能由嘉禾公司发行,并只能在嘉禾院线上映。
这是片商+发行+院线的常态性操作模式,非临时性组合。而即使这些曾经称霸一时的强大组合,也只维持了一段时间,如今只能在香港电影史里寻觅他们曾经的辉煌了。
反观现在《集结号》“1+8”组合,则只一时得逞,非谋长远利益,几近古希腊城邦凑合式联盟来对付强大的波斯那样,可能进行持久性运作吗?显然不可能。
非常态性操作形成了很不健康的市场现象。除了上述极可能会“一节淡三墟”情形外,非常态性“结盟”下的院线,其中大部分影院并非是直接经营更非属其旗下产业;换言之,许多院线与影院其实是松散型组合,合则“盟”,不合则去。一旦这次“结盟”过程出现某些有欠协调排期或失当,对影院、院线本身的损害不言而喻。
此前,我们的多厅影城在“大片”驾临时,“全城”只映某一部“大片”已成惯例,导致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失衡,而现在又出现捆绑式“强强”垄断行为,其急功近利心态,与前者异曲同工,一目了然。这已不止是浮躁,而是接近狂躁了。
可以想见,当“集结号”吹起时,吹响的是中国电影市场向前迈进的“冲锋号”,还是“欢送”电影市场进一步走向畸形的唢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