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足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其实就是因为女足从来没有真正进入过我们的生活。
世界杯来了,女足离我们远了。
你可以看到女足世界杯网络女主播的大幅泳装照,你看不到女足世界杯的整版报道;你可以看到分析足协在中国女足国家队身上花了多少钱的数字,你看不到中国女足的发展究竟得到了多少经济支持;你可以看到国际足联的大佬们在赛场的每一次作秀,你不知道现在中国有多少女孩在踢球。
除去体育专业媒体的关注,女足世界杯的到来,似乎在公众之间静默得有些悄无声息。不知道是因为赛事还没有开始,抑或赞助商对这项赛事缺乏热情,可是2003年因为非典被延期的女足世界杯,有着足够的理由激起公众和媒体的关注。因为这是16年来女足世界杯“回归”中国的时刻——1991年首届女足世界杯就是在中国广州举办的。女足也是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因此女足世界杯不仅和奥运会不冲突,更是北京奥运会前一年最大型的国际赛事,不啻于一次极好的热身。更何况,曾经的“铿锵玫瑰”带来了多么积极正面的社会效应。
可是当女足世界杯真正来到这里时,却被笼罩在一层不可理喻的冷漠之中。主流媒体的报道和覆盖相当有限,社会上谈论这个话题的声音也相当小,哪怕在四个小组赛城市的球市上,似乎也看不到多少对女足世界杯的热情。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足球在中国的没落?要是把中国女足和中国男足扯上关系,谁都知道那将是千古奇冤。因为中国女足成绩不佳、世界杯上难有造就?未必如此,至少多曼斯基驾临后,中国女足整体性得到了恢复,以东道主之利,成绩不可能太差。是因为现在的中国女足缺乏球星?马晓旭是个十年难遇的“女鲁尼”,韩端最近出书不也挺热闹嘛。
一定要上升到某个高度去审阅这段时间的冷漠,只能说中国的体育观众急功近利、中国体育观众缺乏体育文化积淀。然而这种堂而皇之的话语,连自嘲的味道都不具备,因为类似的论调,放在每一种在中国遭受冷遇的体育运动上都合适。
女足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其实就是因为女足从来没有真正进入过我们的生活。1991年的世界杯,和1999年的“铿锵玫瑰”,只是这项运动刚刚兴起,国际水准并不高时,我们幸运地拥有了一批世界级的球员,给这项运动在中国的知名度打了一剂来得略早了点的强心针。当“铿锵玫瑰”风靡大江南北时,我们没有去想,真正要发展女足,需要在最好的历史时机里推动女足的大众普及。女足国家队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和美国世界杯上先后杀入决赛后,足协的选择是推行女超联赛,最终效果,岂能望超女之项背?
足球在美国,一直被认为是一项女性和青少年体育运动,这跟足球在这两种人群中高度普及相关。女足在中国,最初是其他项目的运动员改弦更张来投的方向,出了些成绩之后,管理者的决策是集中精力推高金字塔的塔尖,殊不知我们几乎没有厚实的塔基。
短期刺激带来的兴趣,终究因为这项运动基础薄弱而消散,更因为基础的薄弱,导致竞技水平也在下降。世界杯能否提升女足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和参与程度?但愿这不是一剂治标不治本的速效药。
(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