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恐怕找不出比马德兴和谢强更郁闷的人了。作为挺朱派的忠实代表,中国国奥足球队在法国土伦每前进一步,就如同在他们脸上给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在全中国最敬业的体育记者马德兴眼里,舟车劳顿、人员不整的朱家军去美国拉练,原本就是去“找抽”的;而在前中国国奥足球队翻译谢强看来,今天的杜伊能在土伦赢荷兰、胜加纳、克科特迪瓦,根本原因在于以大欺小。但马老师显然忘了,在出征土伦的这支国奥队中,只有陈涛和赵铭是去年多哈亚运会时的主力队员。而对年龄耿耿于怀的谢强似乎也有意无意忽略了,在小两、三岁的荷兰、加纳和科特迪瓦队员面前,中国国奥队员事实上并没有任何身体和技术优势可言。国奥能以1平3胜的成绩挺进决赛,关键还在于整体。
面对几乎相同的无米之炊,一锅被朱广沪熬成了泻药,另一锅被杜伊煮成了鸡粥。区别在哪里?区别就在于,跟着杜伊吃肉,跟着朱广沪找抽。
有人说,国奥队员杨旭倒地不起,面无血色,是因为荷兰的小戴维斯在和他争抢头球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听说朱广沪要把你招进国家队?”尽管这只是无稽之谈,但赵旭日如果不被朱广沪召入国家队,我相信这位国奥适龄球员完全有机会在法国南部享受几个美妙的黄昏,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拼了小命却还要背一身黑锅。
我承认,相比两年前的荷兰世青赛和去年的多哈亚运会,本届土伦杯带给国人的震撼和冲击要小许多。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掌声献给杜伊科维奇。试想一下,如果将这支残缺不整的球队交给贾秀全或朱广沪,国奥是否还能杀入决赛?陈涛的脸上是否还会不断浮现出诡异的笑容?
或许如谢强所言,任何一个真正关心和了解中国足球的人,都不会过分夸大土伦杯的胜利。但至少在杜伊到来后,我们从足球中感受到了一点基本的快乐。而在朱广沪和他的国足身上,我们只看到了日复一日的郁闷,和一张年复一年的苦瓜脸。
在缺少光荣的中国足球历史中,克劳琛和杜伊就像是上苍赐予我们的两份礼物,也许他们并不能从根本上拯救苦难的中国足球,但至少让我们在漫漫黑夜中看到了一点光亮,感到了几丝暖意。(孙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