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契"金"奥会投入500亿美元 成史上最贵冬奥会
法制晚报讯(记者 杨阳 张珺) 索契冬奥会落幕了,俄罗斯人向全世界呈现了一届完美的冰雪盛会。但风光背后,冬奥会的账本却“惨不忍睹”——尽管这已经是史上收入最高的一届冬奥会。
索契冬奥会投入达到500亿美元(约合3026亿元人民币),这也堪称是一届“黄金”铸造的冬奥会。而本届赛会的收入,包括特许商品销售及各类赞助,总共只有几十亿美元,入不敷出的情况相当严重。
不仅如此,《法制晚报》记者统计发现,本届冬奥会的295枚奖牌最终仅被26个国家和地区分享,这也显示出这场冰雪盛会影响力有限的尴尬。
索契冬奥会的总投资达到500亿美元,超过了此前历届冬奥会投入的总和,而且,即便算上此前举办过的所有夏季奥运会,索契冬奥会的投入也在历届奥运会中位列头名,它被称为“黄金打造的冬奥会”。
在索契之前,“最贵奥运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当时的总投入达到了400亿美元。但索契的人口仅有35万,约为北京的1/60,如果加入“人均”的概念,索契的投入远超北京。
值得一提的是,索契冬奥会中与运动相关的成本约为64亿美元(约为387亿元人民币),这其中不包括任何基础设施费用,索契冬奥会的全部设施中,有425个将在冬奥会后继续使用。
索契冬奥会是史上最“吸金”的冬奥会,组委会拉来了13亿美元赞助,特许商品收入超过5亿美元,而且还成功售出了118万张门票。不过,这点利润与夏奥会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权威经济杂志《福布斯》近期公布了一份体育赛事品牌价值的榜单,其中冬奥会的日吸金能力弱于夏奥会、世界杯等赛事,排在第6名,冬奥会的日吸金能力仅为夏奥会的1/3左右。
不过,索契的“吸金”能力已经比其他冬奥会举办城市强了很多。根据国际奥委会官方数据,2006年都灵冬奥会的5个主要赞助商总计提供了约合2.75亿美元的赞助款,而2010年的温哥华冬奥会,11个顶级赞助商提供的赞助款仅1.96亿美元。
索契冬奥会的参赛人数仅为伦敦奥运会的1/4左右,欧洲和北美发达国家获得了全部奖牌中的九成,此外,只有中、日、韩、哈萨克斯坦和澳大利亚五个国家跻身奖牌榜,经济欠发达的非洲和南美洲国家“颗粒无收”。事实证明,索契冬奥会是一届属于少数发达国家的冰雪盛会。
不仅如此,《法制晚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索契冬奥会的参赛代表团仅有88个,其中代表团规模在5人以下的占到一半以上,而100人以上的只有12个。相比之下,两年前的伦敦奥运会,有多达204个国家和地区参赛。
本版文/记者 杨阳 张珺
专题:索契冬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