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职业体育与专业体制亟需平衡
当专业体制下的全运会与职业体育相遇,矛盾的出现不可避免。谁为谁“让路”?谁沾谁的光?未来是继续并行,还是各走各路?从现阶段来看,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才能缓解两者间的矛盾,终止由此衍生出的种种怪相。
每隔四年,国内外职业体育赛事与全运会的“撞车”都会按时上演。为了不影响球员征战大满贯,全运会网球赛事见缝插针挤在法网、温网与美网之间进行;为了给各队留下更多备战全运会的时间,排球职业联赛大幅压缩赛程……看似费尽心思的安排,实则凸显出太多无奈。越是职业化程度高的项目,受到这种“撞车”的影响就越是明显。
要么权衡选择,顾此失彼;要么卖力兼顾,疲惫奔波。于是就有了网球“金花”或是莫名放弃大满贯参赛机会,或是对“魔鬼”赛程无力吐槽,以及高尔夫球员忍痛“割舍”巡回赛排名和奖金,匆匆回国参加全运会的现实。
既然并行如此艰难,是否可以将职业化项目从全运会中整体分离?这样的提议,至少在当下并非现实之举。原因很简单,除刚刚加入全运会的高尔夫几乎完全实现市场化外,其他所谓的职业化项目,依然没有也离不开专业体制的根基。
面对舆论对于全运会体制弊端的猛烈抨击,无法否认的是它对调动各地体育资源发展竞技体育的积极意义。很难想象,在体育尚未真正回归教育、职业化也并不彻底的局面下,没有了全运会这道“杠杆”,这些所谓的职业化项目,在地方的重视程度和青少年人才普及上,将会落得怎样的境况。
即使是“单飞”后取得巨大成功的李娜,也从未否定自己是专业体制的受益者。高球“一哥”梁文冲同样认为,全运会在普及青少年高尔夫球运动、推动高尔夫长远健康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拔侍馐潜冉细丛拥,跟中国的国情有关。目前在中国,不要说体育,所有事情完全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能够行得通吗?”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直言,“我们既要发挥体制优势,又要有坚持市场化、职业化的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协调发展!
不难看出,在中国体育转型尚未完成以前,全运会与职业体育的并行仍有必要。只是,并行的方式亟需作出调整,应将着眼点更多地放在基础培养,而非对于金牌和政绩的过分追求上。这种调整,就是现阶段全运与职业体育的平衡。平衡好了,全运会能从发展迅速的职业体育中汲取营养,职业化项目也能获得推广传播的平台。
至于具体的调整措施,已经有很多尝试和建议。核心,无外乎为职业化项目“松绑”,将已经位于塔尖的职业选手真正交给职业赛事,同时继续发挥体制优势,对职业化项目的后备人才培养保驾护航。比如:取消男足、男篮成年组比赛,让中超与CBA一线球员全身心地投入到职业联赛;让职业网球或高尔夫选手尽情在顶级舞台展现自我价值,将他们在职业赛事中取得的成绩计入全运评价体系,把全运赛场留给那些比赛机会较少的年轻选手……
或许在未来某一天,中国体育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转型,这道关于全运会与职业体育关系的难题也将不复存在。但眼下,在职业体育与专业体制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不失为解决矛盾的更为务实的选择。
。ü让纾
专题: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