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金门刀王”的吴增栋在切割未爆的炮弹,铸剑为犁。 中新社发 刘舒凌 摄
金门曾经是海峡两岸军事对峙时期炮战的前沿,一九九二年,金门开放台湾游客观光后,以炮弹弹片打造的菜刀成为最特别的热卖商品,现在大陆游客更将菜刀作为金门游的必购之物。未爆炮弹的收购价也水涨船高,原来一枚只需二十元新台币,现在一枚近千元。 中新社发 刘舒凌 摄
|
被誉为“金门刀王”的吴增栋在切割未爆的炮弹,铸剑为犁。 中新社发 刘舒凌 摄
金门曾经是海峡两岸军事对峙时期炮战的前沿,一九九二年,金门开放台湾游客观光后,以炮弹弹片打造的菜刀成为最特别的热卖商品,现在大陆游客更将菜刀作为金门游的必购之物。未爆炮弹的收购价也水涨船高,原来一枚只需二十元新台币,现在一枚近千元。 中新社发 刘舒凌 摄
|
中新社金门十二月五日电 题:“金门刀王”演绎现代版“铸剑为犁”
中新社记者 周兆军 刘舒凌
提起金门,你会想到什么?“八·二三炮战”、“小三通”、圣祖贡糖、金门高粱……
不过,要说这座小岛具标志性的产品,不能漏掉赫赫有名的金门菜刀。它使用特殊的材料——金门炮战遗留的未爆弹或弹片制成,它也承载了一段沉重的历史。
近日,记者走访金门,慕名前往老字号“金合利”制刀厂参观。在一个四五十平方米的狭长铸造车间,砂轮、汽锤等十余件机具排成长条,平行的另一部分空间、角落里,满是抢眼的、大小不等的炮弹与弹壳。
听说大陆记者前来,“金合利”第三代传人、被誉为“金门刀王”的吴增栋热情相迎,他近一米九的瘦长身躯套着牛仔装束,戴着镜片很厚的粗框眼镜,笑得淳朴厚道。
吴师傅指着车间的一角说:“这里大概有两百枚左右炮弹,别的库房里还有,我总共存了几千个!
说话间,他拣起一枚弹片,用乙炔喷枪切割下巴掌大的一块,要当面展示金门菜刀的铸造过程。
钢片被投入烈火熊熊的炉膛中,几分钟后,吴增栋钳出红透的钢片。铿锵的大锤声中,钢壳被打成矩形,再次投入炉中。第二次锻打用的是汽锤,强节奏的声浪撼人心魄,钢板变薄,刀的外形逐渐显现。
刀胚马上再放入油中淬火,冷却、研磨、抛光,嵌进刀柄。大约二十分钟,一把银光闪闪的菜刀便呈现在记者面前。
“我从十岁开始学打菜刀,已经有四十年了。”吴师傅告诉记者,他平均每天打二十把菜刀,另外有五个徒弟,加起来“金合利”每天生产一百多把菜刀。
吴增栋出身打铁世家。清光绪年间,他的祖父吴宗山习艺于厦门,回到金门后创立“金合利”。祖父过世,父亲吴朝熙接手经营!捌鸪踔饕谴蛞恍┡┚,‘主攻’菜刀是在‘八·二三炮战’之后!蔽庠龆八。
吴增栋出生于一九五七年,他刚满周岁,“八·二三炮战”爆发,金门成为战地。当时谁也没有多想,纷飞的战火也为金门日后一份独特的产业提供了原料。
“炮战后,金门到处都是弹壳,我父亲突发奇想,发现钢质优良的弹壳正是打菜刀的上好材料!蔽庠龆靶λ,“谁能想到这场炮战会给金门留下这么一笔‘财富’!
用弹壳打成的菜刀异常锋利,受战事影响陷入困境的吴家打铁生意借此出现了意外的转机。当时在金门驻扎的阿兵哥,拣来弹壳到吴家铁铺打成菜刀。当一批批阿兵哥退伍回台湾岛时,渐渐习惯带上几把菜刀作为纪念送给亲朋,金门的炮弹菜刀因此闻名台湾。
一九九二年,开放台湾游客观光后,金门菜刀迎来一个黄金时代。从最早时一把菜刀几十元新台币,涨到一千元新台币。未爆炮弹的收购价也水涨船高,起先一枚只需二十元新台币,现在一枚近千元。随着开放“小三通”,大陆游客更将菜刀作为金门游的必购之物。
“金合利”应接不暇的生意,也让人产生疑问:炮弹是不是快用完了?对此,吴增栋说,仅一九五八年,金门地区共落弹近五十万发,后来“单打双不打”,炮战一直持续到一九七九年,加起来可能有一百万发,而一发炮弹可以打六十把菜刀!敖鹈庞械氖桥诘辽倩箍梢杂萌!彼。
令吴增栋苦恼的,是“金合利”的品牌大量被仿冒!按舐饺四艿浇鹈爬吹谋暇故巧偈芏嗳嗽谙妹怕虻慕鸷侠说,大多数都是假的。”
吴师傅说自己还有一个小小的遗憾,就是儿子对打铁没什么兴趣。历代民间传统手工艺行业都有“手艺不外传”的古训,但吴增栋将此斥为陋习!凹热晃叶硬幌胙,就传给徒弟,不能让吴家的手艺失传了!
“我们中国人讲‘铸剑为犁’,现在把炮弹打成菜刀,也是表达一种对战争的反思!蔽庠龆八,“遇到大陆游客,我有时会跟他们开玩笑:当年你们送来的炮弹,现在我打成菜刀还给你们!(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