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二00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献手稿、文物仪式在台北柏杨先生的寓所举行。专程从北京到台北的中国现代文学馆代表、作家周明先生(右),向病中的柏杨老先生(中)颁发入藏证书。 中新社发 耿军 摄
|
资料图:二00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献手稿、文物仪式在台北柏杨先生的寓所举行。专程从北京到台北的中国现代文学馆代表、作家周明先生(右),向病中的柏杨老先生(中)颁发入藏证书。 中新社发 耿军 摄
|
中新社台北五月四日电 题:柏杨文献捐赠现代文学馆之后
中新社记者 刘舒凌 陈立宇
二00六年十月,柏杨将狱中的文稿在内的一万多件文献捐赠给北京的中国现代文学馆。这一决定曾在台湾社会热议多日。两个月后,台南大学积极向柏杨及家人争取,商定在校园成立柏杨文物馆,并授予了柏老名誉博士学位。次年六月,柏杨文物馆在台南大学完工,四栋昔日教师宿舍内重现柏杨早年在台北县市的住家、远在绿岛的牢房、花园新城的住家客厅等空间,让人直观了解这位文坛名人在台数十年的生活起居及经历。
因捐赠风波,柏杨作品的价值,在台湾进入学院派的视野。
五月初,柏杨过世后数日,他的好朋友、作品出版者王荣文接受中新社记者访问。谈及往事,王荣文微笑说,让他联想起一位友人近日发表的看法——未来台湾文化议题的最佳传播方式,是借道北京。
回溯两年前的故事,王荣文强调,柏杨其实更早时曾将部分手稿捐赠此间公立的台湾文学馆,但对方没有设专室收藏的计划。而海峡对岸,从二00五年开始,数个大学、研究机构先后提出设立柏杨研究中心的计划,与柏杨夫人张香华、友人王荣文详细讨论、规划。
王荣文说,对于柏杨,作品有人视为珍贵文献、固定进行研究,是一种突破,吸引力很大。
而柏杨夫妇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与大陆文学界人士有交往,舒乙、陈建功等文艺界人士都是他们很好的朋友。因此,最后的决定,是柏杨的文献要运去北京,同时合约规定,两岸、港澳的学者都有权充分运用捐赠文献。
近来华文世界涌现许多纪念文章,不同作者对柏杨理解各个不同。老朋友怎么看柏杨?
游奇惠自一九八九年起多年担任柏杨作品的编辑。她告诉记者,柏杨不管是写杂文还是写历史,有一种不平则鸣的性格,文章写得凶悍,写得有感染力,在台湾影响巨大。如有文体争议的《异域》,记载一九四九年底从云南退往缅甸一支孤军的故事,报纸连载后再出版仍有百万册销量。
但柏杨写作从不受限于学院风格的呈现方式,比如汉武帝在他笔下就是刘彻,皇帝年号径直改成公元纪年。游奇惠认为,因为如此,柏杨作品的学术价值要得到认可,就比较困难。
《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重新审视中华历史、传统,在大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年轻人共同的阅读记忆。王荣文曾陪柏杨一起到大陆参访,在和大陆学者、作家往来中,他们坦陈在大学时代受到这几部书的影响。柏杨和李敖的言论、态度,在特定时间点、特定空间之下有特别的影响力,会提供年轻人营养,王荣文说。本来,柏杨也是通过整理历史来寻找答案,找病根。
王荣文表示,柏杨当然知道他的作品在海峡两岸受到欢迎,也被人骂。不过柏杨很自信、愿受公评,他可以将“我怎么说”、“别人怎么说”都摊开在你面前,然后再来看“你觉得应该是怎样”。
柏杨四月二十九日以八十九岁高龄去世,以王荣文的话说,柏杨很幸运,与他经历相近的人当中很少能留下自己的作品全集;柏杨为在大陆出版的《柏杨曰》写下序文后宣告封笔,当中写下的一句“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那就是他对自己一生的自我定位,接下来别人怎么评价,就不是他的事情了。
五月十四日,柏杨追思礼拜将在台北市中山南路与济南路口的“济南教会”举行,记者在王荣文办公室中看到,牧师为柏杨先生证道的题目是《在不完美世界中的不完美的人》;过后三天,遵照柏杨遗愿,他的骨灰将被带到绿岛,绕行当年囚禁地——绿洲山庄、他努力促成的人权纪念碑,最后抛洒在绿岛周边海域。(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