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选”失败后的民进党,似是已经结束伤后喘息,在颇有些大鸣大放的氛围下,开始了一连串必然需要而又来得太迟的检讨。这个事关未来兴亡成败的检讨,伴随着民进党党主席职位争夺和追究败选责任内斗的暗潮涌动,颇有些来势。
香港《大公报》刊登社论文章说,民进党检讨的内容,不仅包括诸多困扰民进党多时的问题,而且也包括了民进党“台独党纲”的存废,以及对两岸关系定位等重大问题,可谓大大小小,包罗万象。也难怪,对一个输得几乎精光的政党,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新一代要求改革
对于民进党近年来,尤其是今年的两个重要选举,屡战屡败的原因,台湾社会各界为之把脉问诊者不尽其数,其中不乏鞭辟入里者,但那毕竟不是民进党的共识。民进党讳疾忌医,日积月累,可谓已经病入膏肓。这次痛定思痛之后,民进党要来一次全面检讨,虽然为时已晚,大势已去,但相较于未来发展,仍不失为亡羊补牢。打响头炮的,是民进党内的一群明日之星,一群少壮派人物。日前绿营前“立委”段宜康等一帮人召开记者会,提出“民进党改革刍议”,总结败选原因,提出建言,要求民进党修改“党章”、全面检讨提名等项制度,还点名道姓,认为陈水扁要为败选负最大责任。随后,同样是民进党少壮派的罗文嘉,也提出对民进党改革建言,分析民进党形象的蜕变过程,认为当务之急是“重新擦亮民进党这块招牌”。
段宜康和罗文嘉等人的举动,代表的是民进党新一代的力量和利益,虽然他们都被贴上代理人的标签,但这些看法和主张与“美丽岛”时代的那些长辈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尤其是在突破传统束缚方面,敢于直言,而且较为务实。他们彼此之间的理念和对未来的诉求也不尽相同,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失败后的民进党需要一个大的调整和彻底改革。
失败关键在路线
然而,民进党的失败主要在于骨子里的“独”素,在于不切实际的政策方针,尤其是在两岸关系发展上定位的错误。民进党“美丽岛”事件的那些“领袖”们,错误地判断了历史和现实,并在执政后,错误地判断了岛内岛外的形势,并以强硬路线和手段推行“台独”,结果怨声载道,免不了下台的命运。民进党甚至将改善两岸关系视为洪水猛兽,在选举前还操弄“台独党纲”和“入联公投”,并企图以此赢得选票,但事实证明此路不通。民进党的问题已经不是哪一个人或是哪一个帮派的问题,是路线问题。
谢长廷败选后声称,“是个人的挫折,不是台湾主体的倒退”,陈水扁则避谈责任,在愚人节当天与新当选的马英九“礼貌会面”,仍再三强调不存在“九二共识”。扁谢两人可谓民进党的前辈元老,对于民进党的失败,从根本上看,至今都没有能够找到致命的病根在哪里,两人仍旧在“主体意识”和“独派”路线中不能自拔。
要担当才有希望
国民党提出务实的两岸政策主张,马萧配强打经济牌,提出“两岸共同市场”,尽管民进党在选举时一再攻击,甚至不惜歪曲事实,但民众仍然拥护。马英九当选后,随即宣布一系列有关两岸经贸的政策,包括“三通”政策、开放中国大陆旅客来台和扩大人民币兑换业务,已经令台湾的经济笼罩在一片祥和气氛中,不仅民众没有抵触,相反却寄予了期望,可见民心何在。
民进党执政八年,令原先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创党二十多年的民进党在短短的时间里先是失去了“立法院”的制衡优势,接着又痛失执政地位,其创之大、痛之深可以想象。民进党的失败用崩溃形容而无过之。对此,作为将理想和未来事业交付与民进党的少壮派,并不会比长辈少操心,如此沉沦下去,也难有出头之日。
对于民进党的少壮派而言,必须清晰认识到“台独”的危险性和危害性,要对台湾未来的社会有承担,就必须负起相应的责任。无可置疑,作为未来的在野党,民进党更应该在台湾的政治经济和民生等各项事业上,建言献策,发挥作用,才能有建设性,才能赢得社会大众的拥护,才能成为一个正而八经的在野党,而不是斗士、“台独”分子、“立法院”肢体冲突制造者。
其实,民进党也并非没有未来,并非没有希望,要保持最大在野党的地位,成为台湾社会正常发展的动力而不是阻力,民进党就必须借此败选后的检讨机会,借助于一个新的民进党党主席的产生,而逐渐地、毫不迟疑地丢弃旧思维、旧观念、旧理想,刮骨疗“独”、脱胎换骨才有希望。(崔宁)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