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0日电 北高市长选举过后,蓝、绿版图基本维持不变,但蓝、绿两阵营内部却发生了微妙的版块转移变化。澳门的《新华澳报》刊出评论文章指出,相比起来民进党的“利多”明显多于国民党。而其中民进党前“新潮流系”的这股实力,保证了它今后能继续主导民进党内舆论。
文章说,在泛蓝阵营方面,变化的“主导权”却“掌握”在败选了的宋楚瑜的手中:一方面,宋楚瑜眼看到在自己宣布“永远退出政坛”之后,亲民党将可能会提前泡沫化,因此而心犹不甘,近日又跳出来要求举行“连马王宋会”,以大谈“国亲合作”来延续亲民党的命脉;另一方面,宋楚瑜为继续享受“关键少数”的荣耀并顺便阻遏亲民党的“泡沫化”,想出了与无党联盟结盟的点子--亲民党与无党联盟结盟后,共拥有30个议席,将对国民党形成更强的牵制作用。
而在泛绿阵营方面,民进党基本上已止损停跌,而“台联党”对民进党的掣肘和威胁也已进一步衰减。相比起来,民进党的“利多”,明显地是多于国民党。
但其实,在民进党内部,可能还有一种变化,正在静默而又迅速地发展中,那就是前“新潮流系”透过陈菊的胜选,扬眉吐气,也可说是出了一口乌气。并将会因此而在未来的民进党台湾地区领导人候选人党内初选以至“大选”中,无论是“蔬(苏贞昌)菜(蔡英文)配”还是“苏(贞昌)谢(长廷)配”,都将重掌操盘大权。
文章着重分析了泛绿阵营内部的情况:
实际上,前“新潮流系”在这次北、高选举过程中及选后的态势,明显地占了上风:一、陈菊本人的胜选,为前“新潮流系”争了一口气。尽管这与高雄市的选民结构,及党内“天王”、已退党的“圣人”林义雄倾巢南下为她辅选,以至投票前夕的“走路工”疑案等“助力”密切相关,但陈菊个人的努力,及以“新潮流系”成员为主的竞选总部的尽力打拼,却是发挥了主要的作用。因此,此后不但是为陈菊自己个人“平反”,而是也是为前“新潮流系”“平反”,尤其是彻底颠覆了“新潮流系”在高雄市党内“没有朋友”的固有认识。
二、前“新潮流系”在南台湾连成了一片,将会成为“地方包围中央”的“根据地”。前“新潮流系”之所以在党内一片反对声中,仍然坚持要推举陈菊参选高雄市长,其战略意图就是要在南台湾建立自己派系的“根据地”。在政坛上,将可因应2008年马英九有可能赢取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前景,以南台湾的“根据地”实施包围“中央”的策略,积聚力量争取夺回“中央”大权,这正是近来民进党人高呼“迁都高雄”的策略意图所在。在党内,则是以前“新潮流系”在南台湾“根据地”的实力,箍掣党中央。而今,由于陈菊的胜选,就终于落实了前“新潮流系”在南台湾建立连成一片的“根据地”的战略部署。
三、选前选后,前“新潮流系”似是已经调整了其对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辅选战略;在继续主张“蔬菜配”的同时,却又向在高雄市长候选人初选中与其结下梁子的谢长廷示好,以图左右逢源。倘此动作奏效,无论民进党明年5月是推出“苏蔡配”还是“苏谢配”——“谢苏配”,前“新潮流系”都将能获“主人”赏识,重用为其操盘,使到“新潮流系”可继2004年为陈水扁操盘之后, 再掌民进党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候选人辅选大权。而陈菊在高雄市的胜选,掩住了党内其它前派系不满前“新潮流系”的嘴巴,就将更有利于前“新潮流系”再掌“大选”的操盘大权。
四、陈菊的当选,再次确立了前“新潮流系”在党内最具实力的派系的地位。目前,前泛“新潮流系”在民进党15席中常委中,占了5席;而在31席中执委中,前泛“新潮流系”更是占了13席,亦即40%。另外,在7席民进党县市长中,前“新潮流系”也占了5席;在87席民进党“立委”中,前“新潮流系”也拥有13席。前“新潮流系”的这股实力,保证了它今后能继续主导党内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