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泉州十二月十二日电 (记者 曾福志 黄瑶瑛)有首情真意切的闽南歌叫《针线情》,开头第一句:你是针,我是线,针线永远连相偎。这句话很能唱出如今泉州和台湾两地工商业界对产业对接的渴望。
十二月十一日至十二日在此间举行的二00七泉台产业合作投资洽谈会,吸引了台湾十余家工商团体和七十三家台资企业协会。全国几乎所有大型台协的负责人,一大批如台中石化、台合成石化、台谊和兴等知名企业的代表齐聚泉州,叙旧情,念生意经,表达一个相同的想法:回来“厝边”共创双赢。
泉州与台湾隔海相望,用闽南话叫作“厝边人”。因为是“厝边”关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泉州就迎来了第一家台资企业,之后,虽然两地商贸往来从未间断,但由于投资软硬环境不理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深圳、东莞及九十年代的上海苏州更成台商的首选。泉州吸引台资遭遇冷潮,甚至一度被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列为“暂不推荐城市”。
台资的舍近求远促使泉州人反思,再加上这几年泉州经济的迅速发展,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明显改善,舍近求远的台商纷纷回头,泉台两地也开始了另一轮全新的合作。
在新一轮台湾与大陆资本的碰撞中,大陆不少城市都提出要向高新产业倾斜,但泉州台湾这对邻居的产业对接却是始于传统产业,无论铁观音茶还是服装鞋业,都是台湾成熟的经验和泉州丰富的资源及广阔的市场腹地使合作双方获得了双赢:台商赚了钱,泉州完成了传统产业的升级。
当然,已经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的泉州人也没有放过对新兴高新产业的引进和发展。据泉州分管外经的副市长陈荣洲介绍:泉台新一轮的合作出现两个转变,一是台资规模越来越大,有时一个项目的台资就相当于以前几年引进台资的总额;二是高新产业越来越多,象此次投洽会签约的九十多个项目涉及的都是电子信息、光伏电子、石油化工、生物医药和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泉台产业已经实现全方位对接。
目前泉州提出打造大陆新的台资聚集区,泉州提出这一目标不但依据其日益完善的软硬环境,依据泉台产业已如针线般的依存关系,更是依据其对台商独一无二的亲情优势。此次投洽会恰值泉州台资协会十二周年庆典,会上,碰到不少已在泉州投资生活十多年自称是“新泉州人”的台商,在他们投入地唱《针线情》时,感觉到泉台两地不仅是产业对接,两地人的心也是对接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