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高盛国际副董事长、美国前副国务卿佐利克在沪进一步阐述了他首先提出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概念,并说在朝核、伊核、苏丹以及能源安全问题上中美“利益攸关”,应共担责任。
作为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2005年9月,时任美国副国务卿的佐利克在纽约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政策演讲中,首次提出了应该促使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responsible stakeholder),这也被视为是布什政府就中美关系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
此次应邀来沪主讲《鲍大可—奥克森伯格中美关系讲座》的佐利克在题为“从上海公报到全球利益攸关者”的主题演讲中指出,中美存在共同利益,特别应该在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以及能源安全问题上“利益攸关”。他说,“这四大问题在建立中美国际关系中非常重要”。佐利克肯定中国在朝核六方会谈中的贡献,但是他提醒,今年2月六方的外交成果还只是个开始,中美必须紧密合作,与各方共同努力推动解决问题的进程。而在伊核和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他鼓励中国能够更积极地施展影响力。他还说,能源安全对两国都很重要,“能源问题可能成为中美的冲突点,但也可能成为合作的舞台”,他认为双方在发展替代能源、能源多样化、环保以及保证能源的安全渠道等方面都有着共同的利益或责任。
佐利克鼓励中国作为“利益攸关者”更负责任,中方人士也阐述了对于“负责任”的理解。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前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在随后的点评中表示,他认为中国的“负责任”更应体现在三大方面:作为一个GDP仅占全球5%的相对不发达国家,中国的首要任务是把国家建设好;此外,中国的“负责任”还体现在履行好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职责;以及应对如环保、恐怖主义、毒品泛滥和流行病等全人类共同的挑战。
虽然双方对“负责任”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但在中美“上海公报”签署35周年之际,这场于公报签署地———上海锦江饭店举行的交流更有象征意义。与1972年双方签署公报时相比,如今双方的确存在更多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可能,按照赵启正的说法,现在的中美关系就像当初签署公报的礼堂被重建后,“有了更牢靠的柱子和地基”。而与以往美国对华“遏制”加“接触”的两手政策相比,“利益攸关”也是一个更能为双方所接受的务实选择。
本次讲座由上海市美国学会与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联合主办。(记者 杨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