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在不少俄罗斯人看来,列宁已经成为一段历史的象征,保存列宁墓就是尊重历史
莫斯科红场西侧一个方型三级阶梯状建筑,外部全部用紫檀色天然大理石镶嵌,这就是著名的列宁墓。列宁墓上层,修建有主席台。每当重要仪式时,领导人就站在列宁墓上观礼指挥。
近日关于这个苏联时期标志性建筑物的保留还是拆除,再次成为了俄罗斯社会争论的热点话题。
十月革命90周年迁走?
4月6日,俄罗斯科学院下属的俄罗斯历史研究所发布了一份声明,这份声明否定了列宁生前活动,并建议拆除列宁墓、将列宁遗体入土安葬,该声明令俄社会再次就列宁墓问题的争论再掀波澜。
原来,2005年12月,俄罗斯“纪念1917年至1985年政治迫害遇难者社会基金会”致函俄罗斯文化和大众传媒部、国防部、俄科学院俄罗斯历史研究所等部门,请求它们对列宁生前活动进行评价,并对将列宁遗体安葬一事发表意见。该基金会成立于1998年,自称其宗旨是给遭受过政治迫害的历史人物平反。
作为给该基金会的答复,俄罗斯历史研究所在今年这份刚刚发表的声明中指出,“列宁的活动使国家在社会经济和思想方面走入死胡同,阻碍了国家发展,使国家孤立于文明世界之外”。该研究所还建议拆除红场上的列宁墓,将列宁的遗体交给其后代或俄共来处理,建议把列宁、斯大林和他们战友的名字从城市、街道和地铁站的命名中删除。而俄罗斯《生意人报》等媒体在报道此事同时甚至声称,有人提议在明年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的时候将列宁墓从红场迁走。
尽管近年来关于列宁墓是否搬迁的争论一直都存在,但作为从事历史研究的学者就此发表如此激烈的言论尚不多见。就连该研究所主管单位俄科学院副院长科兹洛夫也对俄罗斯历史研究所专家的行为感到惊讶,指出“他们的行为背后有政治背景”。俄科学院院长奥西波夫则向记者表示,他之前对俄罗斯历史研究所的声明一无所知,“如此全盘否定历史的做法是不能被允许的”。俄共主席久加诺夫则对俄罗斯历史研究所卷入否定苏联历史的行动深感遗憾,并认为该研究所发表的上述声明是挑衅行为。
列宁墓经历的风雨沧桑
日前,《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再次来到红场克里姆林宫墙正中,随着瞻仰人流缓缓进入列宁墓。列宁墓一半在地下,陵墓正门上方用硕大的俄文字母写着“列宁”。进入列宁墓宫之门,徐徐沿着石阶而下,在水晶棺内灯光的映衬下,列宁的遗体清晰可见。列宁的遗体上覆盖着前苏联的国旗。脸和手都由特制的灯光照着,清晰而安祥。
生物医学专家对列宁遗体最近的一次检测是在去年2月至4月进行的。这些专家指出,列宁的遗体状态良好,如果能得到正确的防护,遗体还能在陵墓中保存100年,甚至有可能保存更久。如今每逢陵墓开放日,都有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拜谒。而每当十月革命胜利纪念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或是列宁诞辰、逝世纪念日,都会有众多老战士、老共产党员和年轻一代来这里献花和举行活动。
俄社会有一部分人主张将列宁的遗体从红场移出,安葬在位于圣彼得堡他母亲的墓地里。不过记者对前来瞻仰的观众的随机采访中发现,大多数人不赞同将列宁遗体从红场移出安葬。
普京为列宁墓搬家定调
苏联解体后,共产党在俄罗斯的势力受到极大削弱,去“苏联”化在俄罗斯形成了一种思潮。俄罗斯许多以苏共领导人命名的城市被更名——如列宁格列被改为圣彼得堡、斯大林格勒被改为伏尔加格勒。列宁遗体是否安葬的问题也早在几年前就被俄各政治力量提出。
俄现任总统普京今年2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给这一争论定调,他指出,他反对关闭列宁墓以及将列宁遗体入土安葬,并表示俄政府在做出每项决定时都要考虑推动社会和谐和民族团结,而不是导致社会分裂。
社会大变革在使俄罗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思想混乱后,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能冷静地对待过去的历史。去年4月,在列宁诞辰135周年纪念日前夕,俄罗斯社会意志基金会对俄社会各阶层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结果,58%的受访者对列宁在国家历史中的作用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今年1月,在列宁逝世82周年之际,俄主流报纸《消息报》发表文章赞扬了列宁的功绩,认为“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以及随之诞生的苏联是对世界历史和文化的最大贡献”。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岳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