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指出,谢长廷的蜕变,显然是“为权位谋”,而出卖了其本意。无论是谢长廷所扮演的促进派角色,还是陈水扁的被迫正面态度,关键还是在于“胡连会”、“胡宋会”及北京向台湾同胞“送大礼”的外部压力,但谢长廷在受到外部压力的同时又形成内部压力,却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直到最近他还声称自己是“内阁”中的“开放派”,但也是“少数派”。
文章说,在2005年夏秋之间,民进党内流传着一种说法,谓民进党中的两大天王──苏贞昌、谢长廷,倘在民进党初选中获选为“总统”候选人,两人在选战中的“大陆牌”战术,将有不同战法。如是获得“新潮流系”力挺的苏贞昌出战,将按“新潮流”历来的两岸关系政策理念,提出保守、强硬主张,以锁住基本盘。而“新潮流系”由于曾为“扁莲”竞选总部操盘,故苏贞昌的战法将与陈水扁的战法较为相似。
但倘若是谢长廷,则针对马英九可能将会提出进一步开放大陆政策的诉求,而主动释放“客货运包机常态化”、“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等政策,并以“行政院”的公权力及资源全力推动,抢占此议题的话语权,以将没有行政资源的马英九“比”下去。亦即抢先抽掉马英九在大陆经贸政策方面的“舞台”,使其“无用武之地”。
因此,将谢长廷近日不但不再正面推促陈水扁,相反还做了陈水扁“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跟屁虫相比,就显得谢长廷的变化甚为兀凸。谢长廷显然是“个人前途第一,保位第一”。当然,也不排除这是谢长廷在自己身处不利状态时,使出的“尺蠖之计”,现在的“屈”是为了将来的“伸”。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