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中心最新预测表明:剔除去年非典造成的低基数的影响,今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应为9.5%左右,已经低于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增速。这表明: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已经显现,经济“软着陆”曙光初现。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位回落
今年以来中央出台的各项控制过热的文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成为使用频率最多的语句之一。随着国务院、发改委多份有关查处违规项目、控制新项目上马的文件的出台,“钢铁巨人”铁本为代表的一批违规项目在检查中纷纷落马,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也应声而落。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4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0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8%,增幅比今年1-3月回落5个百分点。4月当月投资3989亿元,增幅比3月份回落8.8个百分点。
尤其可喜的是,在今年的投资增长中,各产业的“冷热”还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变化。过去,往往是第二产业中的钢铁等热门行业过度膨胀,而农业投资往往增加缓慢甚至呈下降趋势。今年前四个月里情况则逆转过来,农业投资明显加速,同比增长17.9%,增幅比1-3月加快17.5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幅则回落较大,增长58.1%,增幅比1-3月回落8.5个百分点。
生产资料价格升势开始减弱
重拳之下,钢材价格终于大幅下跌。
在谨慎观测六周之后,发改委5月11日在网站上挂出一条消息:自3月中旬以来,线材、螺纹钢等建筑钢材价格累计回落到750元/吨以上,回落幅度在17%以上,已经回落到去年12月初的价格水平。4月26日以来,国内钢材呈现了加速下跌态势,例如4月26日、27日,南昌市场螺纹钢价格两日累计跌幅达到300元/吨,郑州、太原、哈尔滨、昆明、西安等地市场累计跌幅达到200元/吨。
钢材价格的下跌对于那些跟风企业无疑是致命的打击,而种种迹象表明,这样的势头可能会在部分生产资料价格上重演。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虽在高位运行,但升势已经出现明显回落。4月份全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升16.03%,但环比升幅比3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比1月和2月份回落1个百分点。
货币政策尚有潜力
3月25日,央行决定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4月11日,又宣布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实行差额准备金率制度,对资产质量差的金融机构实行高额准备金率。上述政策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减少金融机构实际可用资金,另一方面着重减少了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
在5月11日人民银行发布的首季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适度从紧成为下一阶段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报告同时指出,今年信贷调控目标是人民币贷款增量在2.6万亿元左右,低于去年的2.77万亿元。
虽然“猛药”频频,但显然今年前四个月的货币供应增速与17%还存在一定差距。4月末广义货币余额同比增长19.1%;狭义货币余额增长20%,货币信贷仍在高位运行。
在贷款供应仍然较快的情况下,各项贷款增速还是出现了减弱的苗头。4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含外资机构)本外币并表的余额为18.12万亿元,增长20.4%,增幅与上月基本持平。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6.94万亿元,增长19.9%,增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
由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贷款(再贴息利率)等货币政策都是在今年四月份才推出的,政策发生效力必然存在时滞,上述货币政策的效果预计要在第二、三季度才能显现。
(稿件来源:中国财经报,作者:李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