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十一月二十七日电 题:老知青相聚释放“西双版纳情结”
中新社记者 崔煜芳
“美丽的西双版纳,那里有我的家……”浦东陆家咀一家大酒店里不时传出优美抒情的歌声,从云南西双版纳远道而来的客人和沪上的老知青们似亲人久别重逢,他们相互问长问短,聚首遥想曾经在一起度过的难忘岁月。
昨晚,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专程来沪举行的旅游推介暨上海知青联谊会上,云集了许多曾经把自己的青春年代留在“彩云之南”的上海老知青。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现已返城,生活已全然改变了轨道,但在西双版纳与当地人民共同生活、劳动的经历,成为了他们记忆中珍藏的“老照片”。
以老知青身份出席联谊会的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姜(左木右梁)先生在发言中表示,上海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不少知青去云南插队,在“文革”中更有大批知青离开黄浦江奔赴澜沧江。云南是上海知青插队落户最多的省份之一,两地人士结下了不一般的地缘情缘。上海老知青代表也在发言中表示,在云南、在西双版纳的日子里,他们感受了浓郁悠久的民俗风情和文化,使他们收获了一份别样的人生历炼。后来,上海著名知青作家叶辛描写云南西双版纳知青生活的小说《孽债》及同名电视连续剧热播时,当地的旅游业也同步升温,成为热门。
出席联谊会的云南省副省长邵琪伟、西双版纳州副州长陈姝萍等向上海老知青们频频敬酒,感谢他们在艰苦的岁月里为改变当地的落后面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并希望老知青们的“第二春”仍能在当地发光发热。
陈姝萍向大家介绍道,如今的西双版纳已成为中国边境旅游的重要地区之一。全州拥有星级饭店四十三家,旅游运输车辆八百多辆,旅游接待和服务设施逐步完善,是中国内地游客前往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出境游通道,也是泰老缅和欧美日韩及中国台湾游客进入中国的旅游通道。
联谊会上,当一群身着盛装的傣族少女围着桌子唱起深情而又熟悉的祝酒歌时,与会的老知青们情不自禁地又陷入了怀旧的旋涡里,他们忆起了迎着清晨的阳光去橡胶园割胶的情景,问起了回城后傣族村落的变迁……他们按照当地民俗举起酒杯豪放地大吼一声,仰脖痛饮后纷纷与仍然留在当地的伙伴们相约再回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