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日电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哈尔滨啤酒昨日引入全球第二大酒厂SAB Miller为独家策略投资者,该公司以6·4亿港元(合人民币约6·8亿元)购入哈啤28%的权益,令持股量增至29·64%,以略多于哈啤BVI0·35%的权益成为第一大股东。
另外,啤酒巨头嘉士伯也已在本月10日以2·2亿元的代价将大理啤酒收入囊中。而南非SAB啤酒公司牵手华润啤酒,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联姻安海斯—布希公司,英特布鲁斥巨资入股珠江……从业界的种种市场动向可以看出,洋啤酒又将在中国掀起新一轮并购高潮。
整合并购成发展捷径
事实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有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但由于需要在异地重新投资设厂,而且要面临当地企业的竞争压力,因此许多洋品牌都“水土不服”。
就拿嘉士伯为例———1997年,嘉士伯进入中国,当年投入8000万美元在上海建厂。然而到1999年,嘉士伯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却仅为1·82%,两年间上海嘉士伯共亏损1·7亿元。2000年8月,嘉士伯被迫将上海嘉士伯75%的股权作价1·5375亿元人民币卖给青岛啤酒。
但此次SABMiller入主哈尔滨啤酒、嘉士伯收购云南大理啤酒,采取的却是与往常完全不同的方式———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他们不再像以往那样单独开厂,而是采取与国内品牌合作的方式,分享中国啤酒市场的投资收益。
哈啤有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称,啤酒属于国家较早放开管制的行业,但由于早期的地方�;ぶ饕灞冉鲜⑿�,市场开放力度远不及现在。洋品牌近期再次大举杀入,是因为业内已形成共识———大规模并购是提升我国啤酒整体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与世界巨头合作是实现做大做强的捷径。
中国啤酒市场空间巨大
嘉士伯广东分公司市场总监陈先生向记者分析说,洋品牌再次掀起进军中国的大潮,看中的依然是中国极具潜力的市场。2000年我国人均啤酒消费量为16·7公斤,与国外相差很大,如捷克人均消费160公斤/年。据新生代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21个全国性啤酒品牌。但真正有实力、拥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啤酒品牌不过几个,这样的现状正是吸引国外品牌大举进军的最有力证据。
对于嘉士伯来说,在收购昆明华狮之前,云南啤酒市场基本上是大理、青岛、澜沧江和开开四分天下的格局。收购大理啤酒之后,嘉士伯实际上成功将第一和第四大啤酒企业收入囊中。嘉士伯广东分公司市场总监陈先生也表示,嘉士伯在短短半年之内两度进军云南,主要看中的是云南本地的潜在市场。陈表示,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云南省啤酒实际销量18·5万吨,列全国第30位,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可挖掘�! �
借力中国辐射周边国家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的并购大潮中,洋品牌青睐的并不是消费力特别强的市场,而是一些渗透幅射力较高的地区。
以云南为例,若从当地消费能力来看,并不是外资啤酒进军中国的理想所在。一方面因为云南的啤酒消费大军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而受民族传统、经济发展和消费观念的影响,当地以白酒和自制的“土酒”为主。另一方面,2002年云南全省的啤酒自产能力已达30万吨,加上国内外数十个品牌云集于此,显然供大于求。
燕京啤酒副总经理毕贵索曾表示,目前欧美和北非的啤酒市场已饱和,只有中国周边的一些不发达国家存在发展空间,同时,由于到内地以外地区设厂的条件还不成熟,所以中国自然成为全球啤酒巨头眼中最大的“蛋糕”。十分明显,嘉士伯急欲占领云南、SABMiller入主哈啤都是希望辐射中国周边发展中国家。(杨彩芳)
洋啤酒在华频频出手
★2002年10月,安海斯—布希公司增持青岛啤酒的股权至27%。
★2002年11月,比利时啤酒巨头英特布鲁公司宣布斥资1950万美元收购珠江啤酒24%的股权。
★2003年1月,嘉士伯斥资8500万元收购开开旗下的云南华狮啤酒。
★2003年4月,英特布鲁以3500万美元现金收购开开集团啤酒业务70%的股权�! �2003年6月,南非SAB以6·8亿元购入哈啤28%的权益,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
★2003年6月,嘉士伯以2·2亿元的代价将大理啤酒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