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致“工业间谍”的指控、被描述成“当代的玛塔·哈莉”、在背负着被法国司法起诉的重负整整两年后,中国24岁的年轻留学生李李日前被法国凡尔赛轻罪法庭判处一年监禁,其中八个月是缓刑,“滥用信任”、“间谍罪”等指控都烟消云散。这一判决也就是说,李李不必再坐牢。如何解读这一判决呢?正如很多法国网友在各个网站上所指出的那样,这显然是一个“面子刑期”:李李在被控“工业间谍罪”时已经被关押了53天。这一判决的目的在于既能够使李李不再入此冤狱,同时法国司法机构也不用为关押李李53天道歉、赔偿……
“中国间谍千年大案”
回顾一下此事的经过,能够让国人理解目前在法国乃至欧洲、甚至整个西方的某种不正常的“氛围”:
2005年4月29日,法新社的一则短短的新闻迅速成为几乎法国所有报刊、电台、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头条:法国汽车集团公司法雷奥公司发现来自中国的“玛塔·哈莉”!实习生“李李·黄”涉嫌工业间谍罪被法国警方逮捕。李李被描述成“精通法、英、德、西等语言”甚至“会说阿拉伯语”的语言天才;拥有数学、机械、实用物理等多项专业学位;精通电脑网络安全突破技术;拥有最尖端的设备:法国警方从其住处搜查出六台“功能强大”的电脑,以及“容量惊人”的移动硬盘……连续几天——应该说连续几周,几乎法国所有报刊、电台和电视台都连篇累牍大幅报道此事,并令人吃惊地异口同声将此案列为“重大间谍事件”!法雷奥领导层似乎抓住了一条“大鱼”,毫不犹豫地认为这是一场“经济战”。当地警方更是以为抓到了“世纪大案”,忙不迭地派出“重案组”四出调查。如果人们只从法国当时两个月的报道来认识中国的话,那么人们一定会奇怪,怎么法国人能够容忍中国如此放肆在他们的国家大搞间谍活动?!
事实如何呢?经过整整两年的全方位调查,包括对硬盘的全面检查、对李李在公司活动的模拟重建、对李李所有银行、住处、她所上的网站,特别是来自中国的与李李进行对话或联系的所有信息……进行全面调查,结果是:“没有发现你将任何下载的资料传送到任何外国……”(法国审判长所语)。而所有报刊传媒报道的“玛塔·哈莉”呢?李李连法语都说得结结巴巴,英语考了三次才通过,其他德、西、阿拉伯语……更是天方夜谭。六台电脑?一台李李自用的笔记本,一台与法国男友共用的台式机,两台从法国男友父母家搜出的老掉牙的286、386之类的电脑……而“容量惊人”的硬盘是——40G!至于精通网络安全突破技术:警方押送李李回到法雷奥公司,看着李李根本没有用任何密码或网络突破技术,就轻而易举地将所谓的“机密资料”下载到自己的移动硬盘上。知情者告诉我,当时法国地方警察当局曾将此案郑重其事地“移送”法国反间谍机构“领土监视局”,后者将厚厚的卷宗很快退回去,并告之“不感兴趣”……这样一个明显的“间谍案”最终是如何判决的,结果已经公布。所有的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理解。
排外气氛弥漫法国社会
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何等样的结论呢?
一是法国媒体道听途说、捕风捉影已经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除了少数严肃认真的记者曾去采访李李或其律师,或自己亲自调查一下,其他几乎都是人云亦云。从六种语言到超容量硬盘,一则数百字新闻,几乎没有一个主要信息是准确的!更令人苦笑的是,第一个发出新闻的法新社记者犯下了一个明显的错误:她没有理解Wuhan是武汉的意思,即李李来自武汉。李李因父母均姓李,故取名李李。这位法新社记者自作聪明,认为李李是名,那么应该有一个姓,于是Wuhan就变成了李李的姓。但在拼写上又说不通,于是便变成了Lili Whuang,即上文所提的李李·黄!而这一错误被几乎所有法国报刊所转载。直到这次判决,仍然有法国媒体(如“严肃”杂志《新观察家》网站)用LiliWhuang的名字来报道“中国的玛塔·哈莉”被判刑事。
二是法国司法机构的“公正”、“公平”程度令人目瞪口呆:早在此次正式开庭前,很多法国网友就已经和我一样,准确预测了这一判决结果。一位网友说,这几乎已经成为法国司法界的惯用手法了。在一个大得吓人的罪名下起诉某人,最终发现是子虚乌有时,往往会以一个小小的罪名判罪。说中国人爱面子,法国人难道不爱吗?另一位网友说,如果是间谍罪,一年显然太轻;如果不是,因下载文件到自己的硬盘上而判一年,显然又太重。因为这几乎是大多数实习生都曾并在继续做的事!
三是最重要的一点,即此事反映出来的法国当今社会的某种令人不安的气氛:某种排外的气氛正在整个法国社会弥漫。应该说,本来在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种族主义残余,一些对中国高速发展看不顺眼的人士,一些喜欢叫喊“黄祸”的少数反华势力……但问题在于,当出现这样的事件时,在法国,已经没有知识分子或其他政界或企业界人士敢于出面为真相而辩护。中国人所熟悉的、认可的法国,是在出现入侵、放火焚烧圆明园并欢庆胜利时,仍然有大文豪雨果站出来斥责强盗行为的法国;是当年德雷福斯被冤指为德国间谍(几乎出自同类心态)、仍然有“左拉”们来“控诉”,来主持公道和正义的法国……这样的一个具有人道传统的法国,今天却不见了。在这一事件的两年过程中,我基本没有听到或读到类似雨果或左拉“我控诉”这样的声音!不过这样说也有一点不公正,在网上,支持李李的法国网民非常之多。这几天我读到的网民们的跟帖,大多是对审判和报道此事件的司法机构和媒体的质问和批评。问题是,他们的声音却无法进入主流媒体。这难道不引人深思吗?
应该说,法国的排外、仇外气氛,与整个欧洲目前的气氛是一致的。前不久德国、英国均曾爆发诬陷中国的所谓“间谍案”……在李李案发生时,比利时也曾出现过“数百人”的鲁汶大学“间谍案”!李李案的判决证明,尽管事实总归是事实,但污水却仍然会一直泼下去。(郑若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