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11日电 据美国《侨报周刊》报道,对于多数在纽约的华人来说,尤其是第一代移民,都要终日为生计奔波,为子女的明天筹划,与自已没有直接关系的身外事一般都不关心。毕竟古训说过,“穷则独善其身”。但是,其中也有一些人在努力谋生的同时积极投入社区工作,为最普通的华人谋福利。社区工作往往费时耗力,不能带给个人什么经济利益,还少不了经历一些艰难险阻。
人物之一朱立创:为社区服务很有意义
年过半百的朱立创先生在纽约法拉盛经营一家旅行社多年,算是小本经营。当地的社会活动家经;岬剿陌旃依刺柑焖档兀约核怠熬拖蟛韫菀谎。他每天花很多时间用在炒股上,希望可以在股票上赚一笔钱。不过,他期待赚大钱不是为了买房子,扩大生意或留给孩子们,而是希望带着这笔钱回到中国大陆,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办教育,并奔波在两岸之间,成为一名促进和平统一的使者。
带着理想 踏上美国土地
朱立创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来美国三十余年,现在纽约和平统一促进会和法拉盛华人联席会等多个侨团供职,并自认为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朱立创1952年出生在台北市,上世纪60年代末,随父前往日本冲绳学习生活。高中毕业后,朱立创“考上了三流日本大学的政治系”,但于由经济拮据,又听朋友说在夏威夷打工每小时可挣1.6美元,朱立创便只身来到了夏威夷。
在夏威夷大学朱立创获得了政治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对于上世纪70年代,朱立创说“完全沉浸在理想主义之中,是最快乐的时光”。他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念“老三篇”,唱爱国歌曲,“与当时中国国内一样”,他在回忆这段时光时说。不仅如此,他曾于1976年到北京参加了朱德的葬礼,在胜利油田被唐山地震震醒,1979年他第一次去了西藏。
在夏威夷期间,朱立创创办过《中国之友》和《台湾与世界》等刊物,探讨台湾与中国大陆、台湾与世界的关系。1983年来到纽约后,他沿续了通过刊物参与政治的方式,创办了《亚美时报》。《亚美时报》现在仍在发行,只不过因为财力所限,由日报变为了月报。其宗旨是“反台独、促和统”。朱立创说,自己从一介书生变成了小企业的老板,又坚持赔钱办报纸,这是年轻时的热血的延续。
为社区服务 很有意义
朱立创的名言是:“少参加点儿宴会,会做点儿事!彼墓驹诜ɡ⒌40路。多年来,他为了改善附近的卫生问题作出诸多努力,除了向卫生局反映外,他还组织了清洁委员会。雇人清洁街道,并组织力量反对在此处建垃圾场等。他认为,社区工作也是一种政治,更何况在一处生活,怎么能不关心它的发展状况?这些对他来说都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没有做这些事,我就不叫朱立创!
朱立创在参与侨团的活动方面更是积极。1999年美国误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及今年CNN辱华事件后,他所在的侨团都组织了大规模游行;四川大地震的第二天,他就和侨团的同仁们一起上街为灾区募捐。再加上每年春节期间的花车游行和文艺表演,平常大事小事的研讨会,“反正不会闲着,”他说,“生活很充实!”
朱立创很享受这种生活,他说:“没做过大事,可是三十年来做了该做的事,有意义的事,点点滴滴的事!彼嗄昀茨芟硎苷庵帧颁烊鳌钡纳罘绞剑喔行焕斫夂椭С肿约旱姆蛉宋庑阌。
朱立创拿到绿卡已二十几年,但他表示“死也要作炎黄子孙!彼,华人来美国多半是出于经济原因,而“回去还是不回去”也会是一直困扰他们的问题。他的理想是将来离开美国为中国服务。在这个理想还没实现之前,他会一直坚持在这里,为华人社区服务。
人物之二华姐:为底层工人的权益而奋斗
最近纽约华人社区有一条引人注目的新闻,就是华人职工会多次组织活动强烈反对下城华埠贵族化。而其主要发言人是一位50多岁的华人妇女,名叫李华,人称华姐,是华人职工会的干事。她为团结底层工人反抗雇主的非法剥削已工作了多年。
她说,美国的法律对雇员的保护本来就很少,若不为自己维护权益,不良的雇主得不到法律制裁,工人的生活将会很艰难。不过,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抗争,华裔工人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已经改善了很多。
出身工人 备尝艰辛
李华是另一个在华人社区服务的典型,但与朱立创有很多不同。她生长在“三年困难时期”的中国广州,尝过挨饿的滋味。由于时代和环境所限,她在中学毕业后不得不进入当地砖厂从事体力劳动。
1988年,李华全家移民来到纽约。初来时,她和很多新移民一样,在华埠的餐馆里打工,每天上8个小时班,每周工作6天,月薪不过800美元。每天下午4点下班后她还要去衣厂工作4个小时,只为多挣10美元。她说,“那时觉得10块钱是很多钱啦!”生活虽然辛苦,但她并没有抱怨。直到后来,餐馆老板无理要求扣除本应属于工人的20%的小费,并在工会不妥协的情况下,将工会的四十余名工人全部开除。从那时起,她开始走上了为底层工人的维权之路。
天寒地冻 坚持抗争
被解雇后,李华和工友们在餐馆门外集会抗议长达七个月之久。那一年的冬天,纽约下了二十几场大雪,工友们就在天寒地冻下坚持抗争。最终,老板同意不扣小费,被解雇的工人也得以恢复工作。
其间,他们也曾遇到黑社会的人或来威胁,或来收买,要他们停止抗议。李华承认,当初她也怕过,连“下班回家都有怕”,但相信自己做的没有错,并一直坚持到胜利。
这次胜利不仅锻炼了李华的胆量和能力,也让她认识到“原来(工人)自己也可以是有力量的!钡牵と吮匦胪沤嵩谝黄鸩呕嵊辛α。她后来经过专门培训后,开始正式踏上了为底层工人维权的道路。
维权之路 布满坎坷
1996年,李华正式来到华人职工会工作。当然,这条路并不好走,尤其是对女人来说!案九难沽Ω蟆彝ゲ煌饽(这么做)呀!”李华说。在抗议示威期间,丈夫和儿子都不理解她的做法,都认为这家餐馆不要你了,就去别的餐馆工作,不必在维权上花费时间和精力。在回忆时,李华说,“以前就是‘压力’、‘压力’ ……思想上挣扎了很多年!彼醯谜夥莨ぷ魇翘粽剑埠苡幸庖,有痛苦,也有快乐。
华人职工会因为是完全的非赢利组织,只有靠社会各界资助才能维持。维权时时常要批评政府,因此他们也不便于申请政府的资助,一度举步维艰。李华本人也曾不得不长期在这里义务工作,靠领失业救济生活。但最终在广大工人的支持下得以生存并发展。现在他们建立了针对餐馆、衣厂、指甲店等多个行业的工作小组,分别为这些行业的工人维权。不仅如此,他们的工作还吸引了不少青年,甚至是白人青年的加入。李华的孩子在工作后也渐渐发觉,即使进行主流的公司工作,也难免会受到歧视和剥削,自此也更理解和支持母亲的工作了。
一切为了工友的权益
李华和同仁们的维权努力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比如,在经过两年的斗争,1997年,位于华埠的金丰酒楼就被迫与员工庭外和解,赔偿员工110万美元!跋衷谥泄(工人权益受侵犯)的情况好了很多。”李华说,工人被非法剥削的情况“可以改变,问题是(工人)要不要改变!敝挥泄と擞赂业卣境隼,团结在一起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现在的华人职工会,不仅接受工人有关不合理工作条件的投诉,也组织工人学习相关劳动法律和法规,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李华说:“以前工人是有事才来。我们现在希望他们有空就来(学习)!彼淙徽夥莨ぷ餍量,但只要工人们在了解之后,不会再吃第二次亏,她就感到很欣慰了。
今年,华人职工会的一个主要主任是反对华埠的贵族化。市规划局在改造下城的方案中以白人为主要居民的区域划成保护区,不可建八层以上高楼,而其外围的有大量华人的居住和商业区将被大规模改造。这样的计划势必导致地产开发商蜂拥而至修建高楼。高楼必然导致地税和租金暴涨。原在华埠的居民多为低收入,生意也多是小本生意,他们将会被迫迁离华埠,到那时,华埠也不称其为华埠了。李华认为,这是明显的歧视。她不反对盖高楼,但不可以只;ぐ兹说木幼∏,而不管华人的出路。李华也知道,在强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下,自己的抗争,和那些强大的获利集团相比,很弱小,但她和同事们要力争到底。
李华说,当年移民来美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如果一直留在广州,现在的生活会很平静。虽然在广州时她也在工会工作过,但那时不过是去慰问病人、照顾困难家庭等,与美国的工会工作性质和内容都完全不同。在美国的经历让她成长,让她意识到,在与别人团结合作的前提下,每个人都可以成功维护自己的权益。(张菁)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