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1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没有人比北京医药工作者陈勇(48岁)更清楚南洋华侨机工的心酸血泪史,因为他的家族出了两名南侨机工,父亲陈邦兴和舅舅王绥和都在1939年从新加坡回中国抗战。
陈勇的父亲从一名新加坡咖啡店助手、怡保商用车司机,摇身变成抗日机工,最后成了南征北战的中国职业军人,从滇缅公路九死一生回到云南后加入中国远征军,并曾在印度兰姆伽当美军教官,加入中国国军炮四团,参加过鲁南战役、淮海战役、再从国军变成共军,参加渡江战役,解放后也参加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一生戎马生涯。
出生海南文昌的陈邦兴,27岁时原本要在南洋与福建姑娘结婚,但中国爆发抗日战争,他取消婚姻加入南侨机工行列,之后不停参加各种战役,直到韩战结束回海南岛娶妻生子。唯一的儿子陈勇出世时,他已50岁。
陈勇的舅舅也是从新加坡出发的南侨机工,完成任务后回海南岛,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这段机工历史惨遭批斗,被关押凌辱,1970年3月在狱中上吊身亡,家人至今找不到他的遗体。
来自昆明的陈达娅(48岁)也是南侨机工后人,但她父亲陈昭藻生前只字不提这段心酸史,因为他也在文革期间为这段“献身国家”的岁月吃尽苦头,长期被隔离审讯。
陈勇和陈达娅是因为新加坡国家档案馆、中国国家档案局和云南省档案局联办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史料图片展》,回到父亲当年生活的新加坡。他们两人曾合著《再会吧南洋—海南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回忆》。
大华食品董事经理白毅柏的祖父白清泉是第一批机工的领队。他在1939年2月18日率领80名机工前往云南,当中32人来自新加坡,其余来自柔佛州的峇株巴辖。
丹戎巴葛集选区议员马炎庆10月20日为展览开幕时说,联展不单促进新中对历史事件的了解,更通过档案史料分享与交流,让一段值得人们共同珍惜的宝贵记忆重现。
联展是在去年在新加坡构思倡议,今年8月在云南预展,9月在北京举行,如今来到新加坡,在中华总商会嘉庚堂展出。
马炎庆说,展览不单展示新加坡华族社群对抗战的贡献,也展现南洋华人鲜为人知的无私奉献。
新加坡国家档案馆馆长毕观华说,这是新中两国国家档案局去年7月更新备忘录后的第一个合作项目,也是九年来第一次有省级档案局参与。
新加坡国家档案馆20日也和云南省档案局签署合作项目,协助云南展开口述历史计划,包括提供培训,分享经验等。
此外,档案馆也和中华总商会签署历史资料存档协议,把总商会1338件有历史价值的文件和文献存进档案馆储存库。
中国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李明华说,三千多名南侨机工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创造出无数可歌可泣事迹,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勋,这段历史是中国和新加坡的共同记忆。
南侨机工小档案
滇缅公路在1939年初修成后,成为抗战期间中国得到外地物资的唯一通路。
据估计,从1939年1月至1941年12月,共有22万1567公吨战争物资从这条连接缅甸腊戌和云南昆明、全长1146公里的滇缅公路运到中国。
当时,中国能开大卡车的人很少,要训练一个司机需要25加仑汽油,因此到南洋招募机工。
以陈嘉庚为首的南侨总会招募了3200人,分九批进入滇缅公路服务,当中包括一些马来人和印度人,及四名女性。3200多名机工中,1000多人死在滇缅公路上,1000多人留在中国,另外1000多人回南洋。(谢燕燕)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