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7日电 香港《明报》7日刊出署名文章说,中国开始尝试改变在国际舞台上的传统形象。这被外界形容为是“从听众到发言者”的转变。不过这并不像一些评论所说的,中国已经准备做国际事务方面的“意见领袖”。刚柔相济仍然是中国的制胜之道。中国的领导者们很清楚,中国未来应对风浪和险滩的哲学仍是邓小平主张的8个字——“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文章摘录如下:
20国集团(G20 )伦敦峰会落幕,各种迹象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政治顶级圆桌会议上的一位关键成员,并将扮演更重要的国际角色。
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并拥有近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国家,中国开始尝试改变在国际舞台上的传统形象。这被外界形容为是“从听众到发言者”的转变。
中国正在提高自己声音的分贝,不过这并不像一些评论所说的,中国已经准备做国际事务方面的“意见领袖”。从胡锦涛在伦敦峰会上的外交策略看,刚柔相济仍然是中国的制胜之道。
在G20峰会开幕前夕,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公开撰文,力主以“超主权储备货币”取代美元,继而中国副总理王岐山发文表态支援IMF增资。就在提议引起各方关切中,胡锦涛在与会时强调合作,未触争议话题。
另一方面,胡锦涛保持低调,没有像其他国家首脑一样在峰会上召开专门的发布会,但他却十分清晰地传达了中国的利益诉求,即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并提出了与此有关的4个原则,“公平、公正、包容、有序”。
此次伦敦峰会上,胡锦涛与萨科齐的会面也颇耐人寻味,原本不在会议日程之内的“胡萨会”最终以萨科齐主动登门,双方发布联合公报收尾。这被视为胡“借力使力”的一招妙棋。
面对溢美之辞 要学宠辱不惊
有观察家认为,中国领导人的表现说明,这个新经济体的代言国家正在超越“可以说不”的境界,并试探地提出一些积极和具有建设的愿景。
在中国展现了它的影响力之后,一些诸如“G2(指中美)将代替G20”的吹捧之说开始充塞视听。然而实际情况是,中国从整体国力上讲还算不上一个超级大国,且是否被真正的大国视为平等伙伴仍要打上问号。
虽然中国将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大的话语权以切合自己新的身份,但中国的领导者们也很清楚,中国未来应对风浪和险滩的哲学仍是邓小平主张的8个字——“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而在面对前所未有的溢美之辞时,也许还要学会4个字,“宠辱不惊”。(欧阳五)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