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3月28日,对历史来说,不过是短暂的一天;对西藏而言,却是一个新旧社会的分水岭。
这一天,雪域高原上展开了民主改革,政教合一的农奴制从此瓦解,百万农奴和奴隶翻身解放,成为自己和国家的主人。
50年后的今天,西藏人大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它不仅能使人们铭记“民主改革”这一历史性事件,同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所谓“西藏问题”的实质所在。
民主改革前的西藏,长期处于政教合一、僧侣和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被称作“西藏通”的英国人查尔斯·贝尔在他的《十三世达赖喇嘛传》中这样写道:“你从欧洲和美洲来到西藏,就会被带回到几百年前,看到一个仍处在封建时代的地方。”
在欧洲告别中世纪500余年后,比欧洲中世纪更加黑暗的西藏封建农奴制,却依然在延续。它与历史发展潮流格格不入,成为西藏贫穷落后的根源,走向文明进步的障碍。
即使是在这种背景下,鉴于西藏民族、宗教问题的复杂性,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签订的《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规定,“对于西藏的现行政治制度,中央不予变更”,同时要求“西藏地方政府应自动进行改革”。
为实现和平民主改革,中央争取了八年、等待了八年;百万农奴想了八年,盼了八年。然而,原西藏上层统治集团的一些人却企图永远保持农奴制,维护既得利益,于1959年发动武装叛乱。1959年3月28日,中央政府宣布解散原西藏地方政府,领导西藏各族人民一边平叛一边进行民主改革,废除了极不公正、极不民主、极不自由的封建农奴制,拉萨街头的乞丐,八廓街的铁匠,三江流域的朗生、差巴,羌塘草原的贫苦牧民翻身作主,成了自己的主人。
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民主改革深刻地改变了百万农奴的命运,成为新旧西藏的分水岭。分水岭的那一边,占人口不到5%的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等农奴主,占有了西藏几乎全部耕地、牧场、森林、山川,百万农奴是农奴主的私有财产,可以被随意买卖和交换,被任意宰割与凌辱。分水岭的这一边,从锁链中挣脱的农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人均预期寿命由上世纪50年代的35.5岁增加到67岁,昔日农奴彻底摆脱与“三大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享受着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
维克多·雨果曾说:“开展纪念日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 纪念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它像火炬一样照亮过去和未来。当我们通过“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来回顾新旧西藏的历史,就会更深切地体会到民主改革对西藏、对中国的巨大意义;也会更清晰地看到,那些“呼吁”关注西藏“人权”和“发展”的人,恰恰就是当初拒绝给百万西藏人民人权和平等,声称“什么都不能改”的人。
“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西藏用“50年跨越千年”的巨变,百万农奴用自己“回到人间”的经历,见证着民主改革带来的解放,是如何深刻地改变了西藏的历史和未来,在世界屋脊上划出一个野蛮与文明、落后与进步的分水岭。(何振华)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骞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缃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