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大地震中痛失父母女儿等10名亲人,却一直坚守在救灾岗位上的四川省彭州市公安局女民警,5月19日13时45分,被某门户网站“请”到嘉宾访谈间接受采访。她坦言已经不记得多少次因为难受而晕倒——就在接受采访的当天上午,她还晕倒了一次。而在前一天晚上,她作为全国唯一一名前往北京的灾区民警,参加了电视台组织的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
此时,离大地震发生还不满一个星期,离女民警累倒在地、离开救灾一线还不到3天。这些天来,她还没有回过一次家……虽然我不是女民警,但我想她的内心一定无比痛楚。如果条件允许,我想失去亲人、身心俱疲的女民警,一定会紧紧地抱着幸存的家人,去慢慢抚平心中的痛楚与伤口。
根据美国心理学者托马斯的研究,在导致心理压力的各种因素中,配偶的死带给人的心理压力为100分,亲人的死是63分,挚友的死是31分……人能够承受的心理压力极限是300分,如果心理压力过大,可能导致精神忧郁、崩溃、自杀等。
能够想象,女民警瞬间失去了10位亲人,她承受的压力该有多大?我们的媒体,真的有必要“第一时间”邀请她在悲痛时刻出席相关活动吗?真的有必要“第一时间”对她进行专访吗?其实,我们也完全可以换位思考:如果我们瞬间失去多位亲人,还能不能坚强地面对镜头接受采访?如果我们都做不到或难于做到,为什么要把这种非人性的痛苦强加在他人身上?
突如其来大地震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大灾难。在这次灾难面前,国内媒体迅速反应、充分报道,竭尽全力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但与此同时,媒体也要思考,灾难报道能否多一些人文关怀?能否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不给受灾者伤口上撒盐?
人文关怀的要义在于关心人、爱护人和尊重人。很抱歉,在看见了悲痛欲绝的女民警屡屡接受媒体采访时,我没有看见媒体的人文关怀;我看见了抗震救灾的电视画面中,摄像头、话筒、照相机、录音笔第一时间伸向了刚被挖掘出来的幸存者,我感觉到伤痛和寒冷;我看见很多媒体对受灾者的采访,“挖出”一个个可以上版面的“动人报道”,但这些报道缺少关爱和温暖……
看看美国《纽约时报》获得第86届普利策新闻奖突发新闻摄影奖的作品吧,它告诉我们什么叫人文关怀。这是一张关于9·11事件的照片,照片上只有一套茶具,这套茶具放在离世贸大楼南楼不远的威廉森家中,上面覆满了因世贸大楼倒塌而散发出的厚厚灰烬。一点也不血腥,没有半点惨象,但它给读者的感受仍然相当震撼,这也是它获奖的最大理由。值得一提的是,《纽约时报》刊发此照片的时候,手中还有一张“更有视觉冲击力”的现场照片可供选择——世贸大楼倒塌瞬间,很多人从大楼上往下坠落——但是考虑到读者的感受,这张照片最后被《纽约时报》弃用。
有人说,人文关怀是人类苦难的“温柔抚摸者”。在新闻大战中,媒体为了率先、独家报道新闻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不是它忽略人文关怀的理由。灾难报道是“温柔抚摸者”,还是“痛苦加剧者”,就看它有没有秉承“人文关怀”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邓璟)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