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承担全军军事心理训练的工程兵指挥学院派出专家组,携带新近研制的“应急心理干预系统”,来到四川地震抢险救援第一线,为官兵进行心理辅导。 中新社发 吴苏琳 摄
|
5月20日,承担全军军事心理训练的工程兵指挥学院派出专家组,携带新近研制的“应急心理干预系统”,来到四川地震抢险救援第一线,为官兵进行心理辅导。 中新社发 吴苏琳 摄
|
汶川地震转眼间已过去10天,为期3天的“全国哀悼日”也在举国悲痛中结束。今日开始,奥运圣火重新开始传递,地震死亡人数的上升曲线变化不再突兀,地震后最初一波的全民捐款热潮渐趋平缓……人们从震惊、焦虑与哀伤中缓过神来,社会生活的秩序正慢慢回归正常。这样的背景下,全社会对于汶川地震的关注仍在持续,但我们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关注出现丝毫疲态。
因为,现在还远不是疲惫和松懈的时候。
虽然拯救废墟下的幸存者,创造生命奇迹愈加艰难;虽然海内外对灾区的捐款已突破百亿,政府的救灾行动已有条不紊展开;虽然灾区的社会生活秩序正在趋向安定�?擅娑哉獬“敫鍪兰鸵岳春奔奶煸�,10天的关注,显然远远不够;上百亿的捐助之于数千亿的重建资金缺口,依然是差距甚远。
一切其实刚刚开始。当下,灾区同胞生活遇到的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们的饮水和食物还非常短缺,仅四川苍溪一县就有6万农民没吃没喝;灾区帐篷缺口高达300万顶,大量灾民露天而栖,生活在余震的恐惧中;许多被救出的伤员,仍处于缺医少药的境地,在重灾区茂县,儿童用药全线告急;有太多的人因为亲人的惨死,于巨大的悲痛中难以自拔,专家预计,四川心理受灾者将超50万人;失踪者尚有32666人,无数人因为亲人的失散,备受思念的煎熬;因为亲人、住房、财产、工作尽失,更有一些人失去活下去的勇气……
面对那些被恐惧、匮乏所折磨,无法有尊严活着的人们,面对那一颗颗无助的心灵,面对一片片废墟、亟待重建的家园,我们没有理由疲惫,疲惫与疏离、隔阂只有一步之遥,疲惫意味着我们在有意无意地抛弃同胞、漠视苦难、推卸责任�;欢灾�,对地震灾区的疲惫,是救灾最大的敌人,我们要想战胜灾难,首先得战胜自己。
事实上,众志成城,全民投入的抗震救灾,注定是一场艰难的、长期的、韧性的抗争。灾区的大规模重建,数百万灾民的安置,无数破碎心灵的拯救,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漫长过程。在此过程中,关怀、帮助灾区民众,不离不弃,始终如一,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静下来想一想,我们还能再为灾区同胞做些什么,除了曾经的激情关注,还要思考日后是否可以有所具体行动。爱,因为持续,才会更伟大。
当然,着眼于社会对汶川地震可能出现的疲态,政府也应拿出对策。首先,要防止因公众缺乏对灾区情形、灾民生活境况更真切、深刻地了解,出现关注疲惫。政府要坚持救灾信息的及时、透明、公开,拉近公众与苦难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激发民众的爱与责任,从而形成对救灾一波又一波的持续社会关注。其次,不能因公众参与救灾的渠道不足,造成人们缺乏责任担当,出现关注疲态。现在,适时提出公民具体的可作为之处,创造条件扩大公众参与,形成一个民间全方位参与救灾及灾后重建的活跃局面,也是政府的当务之急。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