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在“5.12”大地震中遭到毁灭性重创的北川县城,受灾民众在政府的帮助下纷纷撤离已成废墟的家园。参加地震抢险的官兵仍在搜救其他被困的人。 中新社发 陈文 摄
5月13日,被掩埋的北川中学学生。北川县是此次四川大地震的震中。 中新社发 张雷 摄
|
5月16日,在“5.12”大地震中遭到毁灭性重创的北川县城,受灾民众在政府的帮助下纷纷撤离已成废墟的家园。参加地震抢险的官兵仍在搜救其他被困的人。 中新社发 陈文 摄
5月13日,被掩埋的北川中学学生。北川县是此次四川大地震的震中。 中新社发 张雷 摄
|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中国,请不要为灾难哭泣!
尽管汶川的那一日,江河变色,山崩地绝。
让“5·12”载入史册的,绝不会是眼泪;彪炳青史的,将是中华民族面对惊天大灾的坚韧和勇毅。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我们看到了,胡锦涛总书记跨上残垣,对抢险将士给以莫大的鼓励;
我们看到了,温家宝总理脚步匆匆,行走在震后的一个个危重灾区;
我们看到了,十万官兵如一股钢铁的洪流,创造出一个个抢救生命的奇迹;
我们看到了,那些自发前往救灾的普通公民,犹如一道新生的“战地彩虹”,在震后的废墟上,展现出耀眼的别样靓丽!
我们在本期为您奉献的特别策划,叙述了一个个发生在灾区的小故事,它们或许波澜不惊,只是大潮中的几圈涟漪。但在故事的背后,我们却可以看到灾难面前的人性光辉。中国的救灾故事,因这种光辉的存在而愈显壮丽。
与发生在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相较,今天的中国已今非昔比。公民精神的成长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公民财富的积累、社会的进步和中国政府的变革同步。大量NGO,企业公民和个体公民积极参与,在政府所展开的“正面战场”之外,开辟了紧相呼应的抗震救灾的“第二战役”。
全国数十家NGO通过网络沟通,共同组成松散型的民间团体“赈灾援助行动小组”;成都的司机义务组成运输队,穿梭在都江堰灾区;还有从祖国四面八方自发奔赴灾区救援的个人志愿者;截至5 月18日,来自社会的捐助总额已达89.45亿人民币……
震后6天,救助同胞的骨血情怀细织密缝,互助担当的公民行动此伏彼起。这种感同身受、守望相助的文明精神,表达着悲悯、传递着温暖、释放着理性——而这恰恰是“人性”光芒的最重要的体现。
这场地震或许将成为中国现代公民精神成熟与成长的一部分。灾害肯定从不预演,互助同行的公民精神却可以在大震中生长,为中国书写一个大写的“人”字。
2008年5月12日,汶川。历史不会在这一刻定格。让我们在悲痛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向未来,生生不息!
阅读导航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