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的《鸟巢》丝网版画亮相上海,其浓浓的奥运情怀和别样风格,让参观者啧啧赞叹。在“版画盛典——为奥运喝彩”艺术展上海站中,共有十六位艺术家为北京奥运会,呈现了二十九种丝网版画作品,让沪人在视觉艺术中,体验即将来临的北京奥运。据介绍,这些丝网版画作品还将赴台湾展览。 中新社发 张亨伟 摄
|
7月25日,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的《鸟巢》丝网版画亮相上海,其浓浓的奥运情怀和别样风格,让参观者啧啧赞叹。在“版画盛典——为奥运喝彩”艺术展上海站中,共有十六位艺术家为北京奥运会,呈现了二十九种丝网版画作品,让沪人在视觉艺术中,体验即将来临的北京奥运。据介绍,这些丝网版画作品还将赴台湾展览。 中新社发 张亨伟 摄
|
中新网9月5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5日发表沈璧浩撰写的文章说,吴冠中相信艺术不该留做私人珍藏,应该献给国家与人民。他将自己的作品比为女儿,而捐献画作的行动呢?他比喻为给女儿找婆家,在捐献仪式上,他还打趣的说:“我有好几个女儿,都嫁到不同的地方,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上海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等都有”。今年4月,他才刚刚将66件精品捐给上海美术馆,当时他形容那次捐赠是他历次捐赠中最重要的一次,捐出的数量也是最多最精华的部分。
文章摘录如下:
本月3日,看到《联合早报》头版大标题,报道“吴冠中113幅画作慷慨捐献新加坡”,感到非常惊喜,113幅总值估价共6600万新元的画作落户新加坡。
令我惊喜的,不是我们得到这批画作的高昂市价,而是这位高龄89岁的中国当代画坛泰斗,让这批价值不菲的艺术结晶落户到新加坡的决定。
吴冠中先生这次捐献的作品,包括63幅水墨画、48幅油画、两幅书法。作品创作的年份,从1957年跨度到21世纪初,全面表现了吴老先生各个时期的风格和艺术成就。新加坡国家文物局与美术馆的几名负责人代表新方,到吴先生北京的住家去签约接受这批送给新加坡的厚礼。据报载,新加坡美术馆主席尚达曼夫人在接受捐献时对吴先生说:“这次捐献不仅显示了新加坡与中国共有的历史与传统,也代表了一个艺术家对未来艺术家的启示,吴冠中的精神将通过他所捐出来的作品,继续启发后代的艺术家”。
吴冠中相信艺术不该留做私人珍藏,应该献给国家与人民。他将自己的作品比为女儿,而捐献画作的行动呢?他比喻为给女儿找婆家,在捐献仪式上,他还打趣的说:“我有好几个女儿,都嫁到不同的地方,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上海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等都有”。今年4月,他才刚刚将66件精品捐给上海美术馆,当时他形容那次捐赠是他历次捐赠中最重要的一次,捐出的数量也是最多最精华的部分。
报道也说,这次将作品捐献给新加坡是吴冠中先生主动提出的。虽然吴老先生没有直接说明他为什么这次选中新加坡为他女儿婆家的原因,但在仪式过后聊天时,他说,新加坡是他尊敬的一个国家,在道德品质各个方面都是介于中西方之间,它与中方相当接近,到西方也很接近。东西两边的优点,都集合在新加坡身上。
但是,吴先生接着却不客气地讲,很早的时候,他对新加坡的印象是:交通、工业都比较发达、社会道德、秩序也很好,但是,对于文艺,新加坡却不够重视。他还强调:“德育不能代替美育”。
看来,吴先生话虽讲得婉转,但却讲得很白,我希望新加坡人在领过捐献,兴奋之余拉完关系之后,也能听得懂吴老先生话中的教诲。
吴老先生是在说,他决定让他的画作落户新加坡,是考虑到新加坡位于东西文化交叉口这个客观环境的条件上。可以理解的是,这样的一个客观环境里,当然能让更多的人接触到吴先生的作品。但他谈话后半部的补充说明,才是他真正送给新加坡的肺腑赠言,他在告诉新加坡人:新加坡如果要建立一个有利艺术发展的环境,还有一段很长的路等着我们去走。
吴先生的话点中了我们的要害,我们应该明白:光有美丽外观的硬件设备,缺乏有助艺术发展的人文价值思维及鉴赏艺术的文化内涵等软件因素相互配合运作,要搞艺术这种东西,是行不通的。
是的,教吴先生看中我们的有利地理位置,和过去历史背景造就了我们现在这种介于东西文化交叉口的优势,我们要保存。但是,我们更应该谢谢并记取吴老先生的提醒,采取行动弥补和强化我们的弱处。我们一定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多多努力,只有这样做,我们要建立一个文明优雅社会的意愿才不会变成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
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艺术,就像一个个人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在在都表现出一个个人,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内涵与气质,这种工作总不能叫别人来为我们捉刀代言吧?换言之,我们不可能叫外来力量来为我们圆优雅社会的美梦。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