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6日电 商务部、海关总署近日联合发布第44号公告,香港《文汇报》报道称,这与国家5部委联合下发139号文时隔将近1年,这1年里,珠三角不少港企纷纷通过转厂、转型、升级等多种方式积极谋求新出路,其中不乏大有斩获者。香港工业总会最新调查数据显示,35%在珠三角的港资企业已经有涉及原创品牌或原创设计的业务。
消息人士透露,7月初商务部关于此次限制类目录调整曾有一份意见征集稿,涉及5,000多种商品,几乎覆盖全部海关商品编码。而这次出台的最新目录中,出口限制类目录仅1,853种,比意见稿中削减2/3。据称,本月初商务部曾召集东部15省市的外经贸官员开会,东部省份尤其加工贸易大省广东反应最为强烈。广东方面认为,限制类项目涉及面过广,将直接影响广东省外贸经济。业内人士称,新公告的大幅调整,港商意见的充分表达起了重要作用。
“我们已充分感受到中央政府的善意”。东莞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梁伟浩表示,虽然政策调整对中小港商将产生较大冲击,但不少港商对此持正面态度,认为该政策主旨在鼓励企业升级换代。事实上,在过去的1年,很多珠三角港商都各自以积极的态度在应对。
香港贸发局华南区首席代表锺永喜在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珠三角经营成本上升,以及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令出口税负增加,企业要争取客户订单已不能再以低价为竞争策略,相反,转型升级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方向。根据香港工业总会的调查数据,35%在珠三角的港资企业已有涉及原创品牌或原创设计的业务;超过一半的香港厂商会选择透过开发质素更佳的产品令企业升级;另外45.1%的港商表示会改善产品设计,进行创新;35%的港商更表示考虑开发自有品牌,一方面可以自己操控生产,避免买家压价,另一方面利润亦较高。
钟永喜称,过去几年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生产线迁往生产成本较低的广东山区及两翼地区,甚至湖南、江西等内陆省份。贸发局调查对在珠三角有生产的港商进行访问,了解他们在未来3年把现时在珠三角的生产活动迁往其它地区的计划,结果发现37.3%的企业已有计划将全部或部分生产线迁离珠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