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的持续上涨让人们在抱怨房地产开发商攫取超额利润的同时,去寻求“经济适用房”、发起“不买房运动”,也兴起了“个人合作建房”之风。
个人合作建房自2003年前后在国内悄然兴起后,因资金和土地等瓶颈束缚,一直无法取得突破。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又一次成了榜样,2006年11月15日,温州市个人合作建房联盟以1.0458亿元取得了一个30亩地块的开发权,重新点燃了无数人的安居梦想。温州之后,合作建房在全国各地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在房地产价格一线城市深圳、二三线城市河南郑州等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个人合作建房的春天真的到来了吗?
“温州模式”让人燃起安居梦想
2006年11月15日,温州市个人合作建房联盟委托开发商以1.0458亿元的价格取得了一个30亩地块的开发权。温州的成功“拿地”,意味着个人合作建房在国内首次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早在2004年,温州市场营销协会秘书长赵智强首次向外界抛出了以市场营销协会牵头开展个人合作建房的计划,得到了众多人响应。报名者很快超过了限额,发起者不得不加以限制,最后360多人登记住房需求400多套。
赵智强说,2005年有几个地块都因地价过高等原因放弃。这次拿地成功,一方面因为地块面积偏小,开发商获利空间不大;另一方面是开发商面临宏观调控压力。最终,他们以每亩400万元左右的价格将其拿下。
这块地规划建成260套住房,总建筑面积约两万平方米。根据测算,预计建成后房屋成本价为每平方米5300元,比周边新开楼盘低30%以上。
深圳模式:一次“非典型胜利”
深圳个人合作建房组织成立于2004年8月,合作建房者首先选择了竞拍烂尾楼,因为楼是现成的,容易操作,合作者较有信心。但是,由于合伙人难以就价格达成一致、保密不到位导致竞争激烈等原因,三次尝试先后以失败告终。去年12月22日,合作建房者终于成功竞拍到位于深圳市宝安金桥工业区的两栋建筑面积为3880平方米的宿舍楼,均价约1556元/平方米。
深圳合作建房的发起者林立人承认他们捡了个大便宜。在他看来,竞拍成功的原因是:两栋楼是被法院强制委托拍卖,其拍卖底价是去年2月估价的,当时深圳房产价格远低于现在水平;房屋原为宿舍,土地使用年限仅为50年,到2042年1月的终止时间还有35年,而一般商品房产权为70年,且每层楼只有1套产权证,单套转让可能会有困难;两栋楼离市中心较远,配套设施较落后;保密工作做得好,还有一些竞争对手因担心风险而放弃,竞争对手较少。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