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容纳200人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除了40名学生之外,其余全是观摩学习的教师?翁蒙侠鲜ι枰商嵛、精讲点拨,学生对答如流、热情高涨,整堂课设计精美,领导老师一致叫好……这是笔者日前在本市举行的一节公开课上看到的情形。
在一片叫好声中,笔者反生疑云:据笔者所知,本市至今还没有一所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相反超过70人的大班额学;刮簧。而这节精彩纷呈的“公开课”,却只有区区40名学生参加,其余的学生到哪里去了呢?
班上一位同学告诉了我事情的真相,原来,为了准备这节公开课,执教老师早在一周之前就从该班挑选了40名同学(学习成绩和口头表达能力好的学生)进行预演,其余相对较差的同学,则由班主任安排在宿舍里上自习。
笔者不禁要问:这节差生缺席的“公开课”,值得我们为之叫好吗?抛弃了差生,这节“公开课”究竟还有多少意义?
当然,一堂“公开课”毕竟不是普通的课堂,为了展示某种教学模式,推广某种教学经验,对“公开课”作一些精心的准备,本亦无可厚非。但是为了追求“公开课”的完美形式,而把差生隐藏起来,剥夺差生上课的权利,这种歧视差生和无视教育公平的做法欠妥。
不让差生参加“公开课”,暴露了当下教育教学中尚且存在的些许问题。其一,教育观念偏执落后,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只关注优秀生,而忽视差生;其二,课堂教学不重实际,不讲实效,盲目追求形式,套用模式。
“公开课”应该是日?翁玫恼媸翟傧。有差生参与的课堂才是真实完整的课堂,才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真实、平实、扎实的“原生态”课堂,这样的课堂才具有真正的研讨价值和借鉴意义。(李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