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顶着“红学家”头衔的人,官方钦赐的与民间自封的算一块儿能有数百口,可是地位仅次于《红楼梦》的《三国演义》却没能衍生出一个有规模的学术群体,甚至连“三学家”的名头都没有出现过。这两年倒是出了个以侃三国著称的易中天,可是易先生此前早就著作等身,三国只是他从书斋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一个跳板。
这世上为啥没有“三学家”呢?不是因为这本书不够好,而是罗贯中写书时架设的门槛太低,一共三个国家,各一个立国者,统率帐下一班文武争夺地盘,草野村民都能看个分明,所以后来又衍生出太多故事性极强的口头文学,导致民间人人都能说上两段。似乎三国的水是浅了些,太容易遭到简化理解,因此而滋生的粉丝团之浩瀚,有多少“三学家”都得给淹死。
要当一本章回体历史小说的专家学者,得掌握大量史料,善于来回考证,引经据典地辨析情节的虚实,探究人物的真实心理;做不到这些,又憋不住强烈的表达欲的,就得老老实实承认自己是在拿三国说事,是在传播识人术、成功学,搞励志教育,或者熬鸡汤。易中天算是把两者作了个结合。这两方面能耐都缺的人,比如最近发现的一位朱子彦教授,最好就别出来说话了。朱教授写了本书,把自家大名塞标题里头:《朱子彦论三国谋略》,看内容,说是“对三国时期的许多重要人物,如诸葛亮、魏延、关羽、司马昭等提出了一些新的甚至是与传统观点大相径庭的看法”。我读了一章:论诸葛亮择事刘备的“奥秘”,且看朱教授是怎么反传统的,抄录如下:曹操势力已大,三分天下有其二,诸葛亮为什么不投曹操呢?“传统观点是这样认为的,就是诸葛亮已经看透了曹操将来是要篡夺汉朝天下的,曹操是汉贼,而诸葛亮在出山前就立下了凌云壮志,就是以‘兴复汉室’为己任,汉朝天下是姓刘的,因此诸葛亮只能投奔姓刘的军阀,而不能投奔非刘姓的其他人,诸葛亮在政治上是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毫不动摇,面对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是忧心如焚,他的政治目标是拥刘反曹,恢复汉室,曹操既然是汉贼,所以诸葛亮必然要同汉贼划清界限,势不两立!
不晓得这是哪个年头的“传统观点”,连深受民间拥刘贬曹观影响的相声艺人,都早在《批三国》里直陈“刘备摔孩子买人心”,告诉大众政治是怎么一回事了,不能想象今天还有哪个成人会有这份幼稚,相信孔明的鞠躬尽瘁完全系出情感上的“忠于汉室”。我猜朱教授可能是脱离时代太久了些。
虽然刘心武之类的伪“红学家”如今也能数出半条街来,但讲红楼的毕竟还没到不靠半点征引性辞令就能唬住人的地步;虽然新世纪以来“水煮三国”、“醋溜三国”层出不穷,但就这一章而言,《朱子彦讲三国谋略》还是创下了三国“研究者”所需智力含量的历史新低。看过这一段,别的章节我也兴味索然,并且多少明白为啥出不了“三学家”了:《演义》过于喜闻乐见是一方面,更要紧的是,有太多自认堪为人师的人,把三国看作是一条通往“专家级”的终南捷径。
墨 斗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