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亮,国家一级作家,1936年12月生于南京。50年代初读中学时即开始文学创作,1955年来到宁夏,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被错划成“右派分子”,劳动改造长达20余年。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恢复名誉,重新执笔后成为中国新时期以来的重要作家之一。1993年9月21日创办华夏西部影视城有限公司。张贤亮现任宁夏文联名誉主席兼宁夏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文联委员,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宁夏华夏西部影视城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贤亮代表作
短篇小说《灵与肉》、《邢老汉和狗的故事》、《肖尔布拉克》、《初吻》等;
中篇小说《河的子孙》、《龙种》、《土牢情话》、《无法苏醒》、《早安朋友》、《浪漫的黑炮》、《绿化树》、《青春期》等;
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我的菩提树》以及长篇文学性政论随笔《小说中国》。
散文集:《飞越欧罗巴》、《边缘小品》、《小说编余》、《追求智慧》等。
-记者手记
我更愿意把他看成一个商人
张贤亮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在媒体面前这样集中露面了,若不是这一次在两会期间推出的新书《中国文人的另一种思路》。坦白说,他那些曾经让很多人震撼的佳作,在新成长起来的一代读者中已不再有那么强的影响力了,就像他自己所说的,文学本来就是个应该边缘化的东西。如今坐在我面前的那个张贤亮,我更愿意把他看作一个商人。尽管已经年逾古稀,但是却很难看出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条纹衬衫、无框眼镜和三五香烟,一个儒雅有气质的商人形象就这样展现了出来。
张贤亮的故事无疑是传奇的,很多人试图去探究那22年劳改究竟给他人生带来的是经验更多还是伤害更大,我也不例外。他的回答永远都是表示出自己没有不满、没有怨恨,因为人生阅历的差距,我很难判断出坐在我对面这个年长我40多岁的老人在回答这个问题时究竟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但是在后来聊到生命是否成功时,他以半辈子在劳改而拒绝承认成功。而聊到儿子的时候,他又感叹自己劳教出来44岁才组建家庭。那一刻,我发现他的眼角是红红的,并且他还摘下眼镜轻轻揉了揉眼睛。
他说90岁以后会出自传,到时候自己就自由了,就可以把现在不可告人的话写出来了。也许到那一刻,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他的想法和感悟。
记者 姜妍 摄影/本报记者 王嘉宁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