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视:他曾经是国家文化部的最高长官;也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50年人生起伏仍笔耕不辍,他从未停止对中国文坛冷暖变换的思考与关注,他是王蒙。多年来的深居简出,王蒙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全国读书日之际,4月25号,在第17届全国书市,人们再次见到了王蒙。作为一个文坛上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作家,王蒙如何看待网络时代的阅读,面对八零后的年轻人,王蒙又将有哪些阅读经验和读书的忠告。全国书市归来,王蒙书市归来,王蒙做客《新闻会客厅》,与现场青年朋友分享读书心得,敬请关注。
李小萌:今天我们就请到作家王蒙先生,欢迎您王蒙先生。您是刚刚从重庆书市回来的。
王 蒙:是,昨天回来的。
李小萌:据说是最大规模的一次书市,您觉得怎么样?热闹吗?
王 蒙:给我的印象,一个是它场地特别大,在重庆的会展中心。再一个就是关心这个书市的人比较多,去的人多,作者里边也特别多,文怀沙、毕淑敏、于丹、周国平、徐昆、李瑞、蒋韵,还有我也记不清名字了,好多人,许嘉璐副委员长也去了。另外他们的市委、市政府特别重视,我觉得不简单是一个书市,实际是一个文化节,读书节。
李小萌:除了作家云集之外,您觉得读者多不多?读者的热情怎么样?
王 蒙:特别多,里三层、外三层的。
李小萌:您在签售的时候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吧?
王 蒙:是,我是四点钟开始卖书,用我的语言就是我卖书去了,但是两点人家就开始在那儿排上队了。
李小萌:是因为您的名气大,还是现在人们对于读书还是很有兴趣的呢?
王 蒙:可能因为我那本书写得不错。
李小萌:您真不谦虚。
王 蒙:我不借这个机会宣传宣传嘛。
李小萌:诚实就好。您是从作者的角度来说的,您是书的生产者,同时您读书又是书的消费者,作为生产者您对消费者有什么希望,作为消费者对于生产者有什么要求呢?
王 蒙:我想我要是作为一个作者,我最高兴的就是大家都读书,要没人读书,我们连饭碗都混不上了,而且我希望大家读书的时候有一点选择,选择内容好一点的,但是我也不反对为了消遣,为了娱乐、休闲,读点轻松读物,因为我也有时候这样做,这是我作为生产者来说。如果说作为消费者,和生产者有时候有点矛盾,比如我作为消费者,我希望书价越低廉越好,生产者还不能太低廉了,太低廉按百分比给版税。
李小萌:它跌了您那两百万怎么办。
王 蒙:对,那就没法办了,所以这个是有矛盾的,但是我希望能够有些那些特别经典的,特别重要的书,能够保持一个长销,不管什么样,比如说《李白诗集》,作为一个中国书店,在我的理想中,所有大书店,任何时间任何城市都应该能买得到《李白诗集》,但是现在做不到。
李小萌:现在年轻人忙着考学,忙着就业,他在什么时候应该去读读《李白诗集》呢?
王 蒙:在最忙的时候应该读一读,可以使他突然精神更上一层楼。
李小萌:书到底在生活中应该起什么作用的呢?
王 蒙:我觉得书起的作用特别多,多方面的,但是我最喜欢用的一个词,书和生活起一种互证的作用,互证就是互相证明,另外又互相矫正。因为在顾问里这个证明的证和矫正的正实际是一个字,用我的语言说,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在书里边发现人生,发现了人生的新意,最快乐的事,是在人生里发现了书,发现了和书一样深厚的道理,或者那样一种审美的对象。这样读起书来是最好的,也是最快乐的,读书使人充实,使人快乐,也使人变得美丽,本来我是非常不美丽的,但是幸亏我还读过一点书,还能蒙着,起码蒙我爱人,她觉得我还不是特别难看。
李小萌:您说在书里发现人生,您在书中发现的人生,在您人生的哪些阶段帮过您吗?
王 蒙:比如说在我最最艰难的时候,在过去政治运动当中,那时候我特别爱读狄更斯和雨果的小说,其实狄更斯和雨果的小说没有什么可以和社会主义的中国相联系的,但是像狄更斯的《双城记》,描写了法国大革命时期人们所受到的考验,雨果的一些小说里也描写了人在社会的沉浮和动荡之中,人应有的精神上的品质,我觉得这些都给我非常大的帮助,起码让我知道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人尤其是一个男人,应该禁得住事儿。
李小萌:我也喜欢看一些人物传记,我觉得看完之后你就发现,跟那些书中的人相比,你的困难不算什么,有人比你难多了。
王 蒙:对了。
李小萌:这时候就轻松了是不是?
王 蒙:对,有同感。
李小萌:今天我们听王蒙先生讲一口纯正的普通话,而且是一个纯正的汉族模样,但是大家不知道他维吾尔语讲得特别好,您现在还能记得吧?
王 蒙:当然。
李小萌:都深入血液当中了。能说两句吧。
王 蒙:可以。(维吾尔语)就是读书是非常重要的事儿。
李小萌:为什么王蒙先生能把维吾尔语说得这么好,他学了十六年的时间,用王先生自己的话讲,就相当于学了一个维吾尔语的博士后,但是是在您没有其它事儿做的时候才能学出来的,如果那个时候您事业一帆风顺还能够有这样的读书的结果吗?
王 蒙:绝对没有了,逆境是读书的很好的机会,但是这逆境别太逆了,逆得您连饭都吃不上了,你也没法读书了,逆得您没法活命了,这也不行。一般性的有点逆境,这时候收下心来好好读书,真是好事。
李小萌:那个时候也有一种可能就是自己消极了,放弃了。
王 蒙:是。但那不是我的性格,我确实是在任何情况之下,我追求一种明朗,我追求一种健康,我追求一种人生的意义,在我不可能做任何有意义的事儿的时候,我还能读书,还能学习。
李小萌:这是跟所有的人说,当你不顺的时候,至少你还有一件事儿可以做,就是读书。
王 蒙:可以读书,因为那时候书都不让读了,文化大革命一开头,各种书都没有了,我怎么办?我读维吾尔语的毛主席语录,毛泽东语录,我读维吾尔语的老三篇。(维吾尔语)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整天背这些,天天读,毛泽东思想也学了,红海洋也沾边了,但是维吾尔语也学到了。
李小萌:您讲逆境的时候是读书的最佳时机,但是现在如果生意做得正火,工作如日中天,是不是就可以作为少读书、不读书的理由呢?
王 蒙:我希望不会这样,我希望在相对的不是特别逆的情况之下,至少会发展很多,就是和用有关系的学习和阅读,因为一个人应该知道他读过的书,他学过的东西是不符他的应用,比如您这儿正在从事一项事业,您要想知道了解这个事业,需要知道许多有关的知识,需要知道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今人的,各种有关的经验,这不也是一个读书的很好的课题吗?
网络时代的今天,中国人还有多少人保留着读书的习惯?不久前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已经连续六年持续走低,并且已经低于50%,仅仅为42.2%。
据该调查显示基本不读书的人在回答不读书的原因时,有43.7%选择“没时间读书”,有29.1%选择“不习惯读书”。王蒙会如何这些与读书相关的数据,请继续关注《书市归来专访王蒙》。
李小萌:您怎么看这样的现象?
王 蒙:我想中国的事情要想各方面都办好,它总需要一个过程,还有一个调整,有人认为这是由于网络发达所造成的,我觉得也不一定,因为网络的浏览还有人提出问题,网络的浏览算不算阅读,我觉得网络的浏览其实从广义上说也是阅读的一种。
李小萌:比如说如果我看您的自传,是捧着一本自传在看和在网上看连载,除了您的收入有一点点影响以外。
王 蒙:有很大的影响。
李小萌: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王 蒙:还是不一样的,因为一本书在你手里,它有一种相对的安定感和归属感,就是这个书是你买的,你读起来你会相对比较认真,思考也会比较多,网络那个就是刷一下看一下,我是从市场的角度,因为我的工作必然会和很多出版社联系,出版社一点不反感网络阅读,而且他们的经验是你的书越是各个网站上到处发,卖得越多,这说明什么呢?就是一个真正喜欢读书的人,网络上看一看是为了接触一下,一看这个书确实值得看,他就去买。相反,一看,北京话臭大粪,他就不去买了。所以从出版社的经验来说,证明网络的阅读和纸质图书的阅读并不存在着这种尖锐的矛盾。
李小萌:您刚才讲捧着一本书可以让你安静地去看,有归属感,这么一个行为会影响到你去体会书中的真谛吗?
王 蒙:当然,我想相对来说他思考就会深一点,在网络上他涉猎到一些材料,往往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就是说有这么一本书,这个人说了这么句话,谁谁谁骂谁谁谁了,或者今天气候是阴转晴,往往是这种比较简单的资讯,而你要拿着一本书看的时候,你会把它当作一种道理,一种经验,一种智慧,需要更多唤起你去消化,用我的语言互证,跟它掰扯的那种愿望,这个是网络上所没有的。我觉得这并不互相代替,一个爱读书的人不会因为有网络就不去买书,不去读书,同样一个爱浏览网络的人,如果他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知识的基础,他也照样会去买书。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