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去世 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人”
资料图: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原国家文物局局长罗哲文。
中新网5月15日电 中新网记者经多方证实获悉,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已于14日晚去世,享年88岁。罗哲文曾师从建筑大师梁思成,生前一直为;ここ堑缺甲,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人”。
罗哲文,中国古建筑学家。1924年出生,四川宜宾人。 1940年考入中国营造学社,师从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等。1946年在清华大学与中国营造学社合办的中国建筑研究所及建筑系工作。曾先后任职于文化部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文物档案资料研究室、中国文物研究所等,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维修;ず偷鞑檠芯抗ぷ。
另据《法制晚报》报道,有关部门已初步确定,罗老的追悼会将于5月20日,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梁思成为其改名“哲文” 曾参与国旗国徽投稿竞选
据《中国文化报》报道,罗哲文1924年出生于四川宜宾的一个农民家庭。1940年,16岁的罗哲文考入当时中国唯一从事古建筑研究的学术团体——中国营造学社,师从梁思成、刘敦桢,踏进了古建筑学之门。
梁思成对罗哲文寄予厚望,像削铅笔、擦橡皮这样琐碎、细小的环节,他都耐心地向罗哲文传授经验,使罗哲文从入门起,就接受到最规范的训练。师母林徽因则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帮他补习英文。
罗哲文曾回忆说,梁思成先生对自己的关怀是方方面面的,不仅是学习,还包括生活。连“罗哲文”这个名字,都是梁先生帮自己起的。罗哲文原名叫罗自福,常被人取笑为“罗斯!,于是,梁先生给他改名为“哲文”。
多年以后,罗哲文回忆老师说,“他们很爱护年轻人,给我印象很深。我现在也是这样,想方设法帮助年轻人多学点东西!
1944年夏天,罗哲文跟随梁思成到重庆。梁思成用铅笔在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标出盟军轰炸敌占区时需要;さ墓沤ㄖ⑻乇鹛岢隽诵枰;さ娜毡揪┒己湍瘟脊沤ǖ奈恢,由罗哲文用绘画墨水把铅笔所画的位置描绘清楚,地图及时交到美军手中,从而;ち司┒己湍瘟嫉20余座国宝性古建,战后梁思成被称为“日本古都的恩人”。
1946年冬,罗哲文等人押送图书资料来到北平,到了美丽的清华园,开始了青春时代的一段美好时光。在清华的那段时期,罗哲文参与了两件大事,一是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中共中央派人请梁思成主持编写了一份全国的重要古建筑目录,以便尽快发放到军中,在对敌作战时 尽可能加以;。营建系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了一个多月,最终《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编制完成并正式出版,罗哲文是主要参加者之一。另一件是他参加了国旗和国徽的设计投稿竞选。
走遍全国文化名城 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人”
罗哲文27岁时调到文化部文物局,开始了漫长的文物;ど。全中国100多个国家级的文化名城,每一座他都亲自考察过。1985年,侯仁之、郑孝燮、阳含熙和罗哲文在全国政协提案,参加了《;な澜缥幕妥匀灰挪肌返纳瓯üぷ,使长城成为了被;さ氖澜缥幕挪。
1952年,郭沫若提出修复长城,年仅28岁的罗哲文又担起重任,每天骑着小毛驴上八达岭勘察,反复斟酌后拟定了维修规划图。多年来一直为长城奔走的罗哲文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人”。
他还曾在2003年,以年近八旬的高龄,参加了对于汉长城遗址、楼兰古国遗址等的考察团,并穿越了被称为 “死亡之!钡穆薏疾。
此外,目前举国关注的“大运河申遗”,最早也是罗哲文和一些老政协委员倡议的。
每看到有古建被拆都很心痛
据《辽沈晚报》报道,在罗哲文和古建筑打交道的数十年里,有欣慰之情,也有很多遗憾。罗老不愿意再去细数那些遗憾,只是低声地念叨着:“每看到一处有价值的古建被拆都 很心痛”。尽管已年届九旬,罗哲文等多位建筑专家一直为最大限度地;す沤ㄖ甲吆粲,不敢停下来,“就怕那些古建不知道什么时候说没就没了。 ”
亲友眼中的罗哲文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曾撰文说,中国的文化遗产;つ苡薪裉斓某删,除国家昌盛、政通人和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一批能人志士为之鼓呼奔走,罗哲文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七十年来,他服务中国文物;な乱档某踔圆桓,老而弥坚?梢运,七十载矢志不移,七十载巧思笃行,俨然如文博苑中的花匠,尽心呵护着满园春色。
尽管已是建筑界泰斗级人物,但在老伴眼里,罗哲文还是那个“电话一响,背起包就走”的人。
“他是个小老头,个子矮矮的,今年已经86岁高龄,但依然有一半时间在飞机上,飞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忙碌得很,不停地出席各地的古建、文物专业聚会,提供咨询、论证和建议!敝醒胛氖饭莨菰笔嬉矣肼拚芪挠卸嗄晟罱,他曾对罗哲文的生活常态做过这样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