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第三季度的贸易顺差继续创出新高,中国银行业的“美元荒”现象却越发严重。记者昨日从渣打银行获悉,目前在中国境内银行间市场上拆借1年期美元几乎不可能,借入3个月美元的价格甚至高达LIBOR+3%(LIBOR指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也就是说,即使LIBOR在美联储降息预期下跌至5.23%的情况下,境内美元的拆借利率仍高达8%左右。
渣打银行经济师王志浩指出,中国的“美元荒”并非自然出现,而是人为造成的问题,根源将追溯到近期的系列政策变动。概括说来,主要原因包括:第一,金融机构外债限额被压缩(预计不久后还会再度降低,引发美元囤积行为);第二,境内商业银行使用美元应对近期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第三,企业和个人将大量美元存款转换为人民币存款;第四,庞大的在岸外汇远期交易规模。
总体来看,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金融机构的外币存款余额持续下降,而美元贷款持续上升。近几个月来,由于央行连续加息导致人民币贷款利率高于美元贷款利率,美元贷款规模大幅飙升。一般来说,外资银行从境外拆入美元资金,再和中资银行在银行间市场进行掉期交易或拆借,外资银行得以弥补不足的人民币资金,中资银行得以解决外币资金稀缺难题。
但是,今年年初,外汇局要求截至2008年3月31日,中资银行将短期外债余额调整至2006年度核定指标的30%以内,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外资银行将短期外债余额调整至2006年度核定指标的60%以内。王志浩认为,外汇局的这项政策同时减少了中外资银行可获得的外币资金,加剧了这场“美元荒”。
同时,在岸外汇远期和掉期市场中美元价格持续剧跌,也使得部分企业不愿持有美元头寸。在过去多个时点,部分境内企业同时进行在岸和离岸两条线交易,从中赚取利润。对此,国家外汇管理局曾多次进行治理打压,使在岸远期曲线和离岸人民币NDF(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曲线相分离。而近期这两条曲线又逐渐靠近,亦步亦趋。
王志浩认为,这有力地证明最近数月又发生了“两条线”交易。目前中国明确禁止境内实体从事离岸NDF交易,但却没有禁止境内实体在境外的子公司或关联方开展离岸交易。鉴于两条曲线日渐相近,很难说这样的离岸交易没有进行。(张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