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在造就大批富豪高管的同时,对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逐渐显现。据本报统计,截至昨日,共有19家上市公司按照新会计准则披露了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管理费用因实施股权激励增加额达到131169万元。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必须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以对可行权权益工具(通常情况下为期权或限制性股票)数量的最佳估计为基础,按照权益工具在授予日的价值,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成本或当期费用(通常为管理费用),同时计入资本公积中的其他资本公积。
2007年年报显示,共有19家公司明确了报告期内予以摊销的期权费用,其中对2006年进行追溯调整的12家,金额从47.1万元至13812万元不等。2007年期权费用最高的是伊利股份,达到55421.25万元,其次是万科和金发科技,分别为23500万元和14770万元,最低的是双鹭药业,仅为315万元,其次是永新股份和用友软件,分别为496万元和648.8万元。
股权激励费用化处理对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19家公司中,有两家公司因为激励幅度较大导致期权费用较高而致公司亏损,其中伊利股份亏损1.15亿元,海南海药亏损3390万元。
不过总体而言,期权费用占净利润的比重还是比较低的。19家公司共实现净利润104.88亿元,而期权费用合计13.12亿元,占比仅为12.5%。
而且由于对权益工具数量的估计不同,上市公司在每个等待期摊销的金额也不一样。2006年12家公司共摊销4.98亿元,到了2007年,可比的12家公司摊销金额达到了11.57亿元,增加了132%。
虽然,新会计准则对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计量有原则规定,但上市公司在具体执行时即使采用同样B-S模型计算,选择参数的标准也很不相同。以无风险利率为例,有选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有选一年期零存整取利率的,有选一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有选债券回购利率的。业内人士分析,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差异,与公允价值大小有关,很多公司会尽可能选择对净利润影响较小的参数标准。(记者 何军 见习记者 赵一蕙)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