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频光顾的油荒又来了,不是因为国内石油用量突然大涨,而是因为各种外界因素的综合作用。
从去年年中到现在,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从65美元/桶惯性上冲至当下的110美元/桶,涨幅接近70%,于是国内石油巨头要求涨价,但由于我国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去年11月1日成品油上涨了500元/吨,涨幅仅为10%.石油巨头不爽之余,油荒征兆开始在社会弥漫:民营油站加不到油,0号柴油缺货,然后是93号汽油紧张———盘点海关清单,发现石油巨头大量出口石脑油以牟取差价屡见不鲜。而此次油荒有新的传言称,中石化一季度据称报亏,幸亏中石化出面澄清,否则以中国经济体量之大,中石油、中石化垄断身价之高,简直会成世界经济舞台一大笑话。
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忍受一年数次的油荒?
因为美元疲软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普涨,这是我们替弱势美元买的单;因为国际炒家躲避通胀风险大炒原油期货,这是我们在为国际炒家买单;因为国内石油巨头不爽而闹油荒,这是我们在为垄断巨头的脾气买单。说到底,是因为我国还没有在国际原油市场的定价权上取得与消费量相等的话语权,而在支付额外的负担。
究其实,这并不是消费者的错,而是价格制定者的错,我们制定的价格是为了保证油品充足的供应,而不是三天两头闹油荒。这是典型的挟制与反挟制的故事,石油垄断巨头与制定价格的政府部门互相挟制,使得中国工业社会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成为最不安全的市场。
石油垄断巨头既没有能在油价低迷时建立战略或者商业石油储备,也没有能够按照公益企业的原则补贴消费者,与政府进行结算,事实证明,他们的商业眼光与公益心一样匮乏。并且,依照目前的情况,中国虽然花费了极大的代价在世界各地寻找油源,但中国在石油定价权上却无法置喙,并且受制于资源所在国的法律与税收政策,收益极不稳定。正是因为垄断的存在,我国无法形成有地区影响力的原油期货市场,甚至无法与新加坡期货市场抗衡。当我国的石油企业向世界宣告南堡油田的喜讯时,他们的市值并未随之增长,因为我国垄断石油企业的定价权同样不在我们手上。
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形势吗?高油价不仅影响消费者,对我国经济有直接的负面影响,影响之一是中国GDP增长有可能因此减速。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原油价格上涨到每桶80美元后,发达工业国家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将被拉低0.6%;另据有关部门测算,国际油价每桶增加1美元,将影响进口用汇46亿元人民币,直接影响我国GDP增长0.043个百分点。如果石油问题不解决,中国经济如何避免发达国家的滞胀风险传递到中国,应该是高油价下经济生存最重要的议题。
要改变资源与企业定价权尽失的可怕局面,最好的办法是改良机制。既然彻底改变中国石油市场的垄断现状是不可能的,亡羊补牢并能促进竞争的最好办法是放开油源市场,为石油垄断巨头的垄断铁衣撕开一道口子。
放开油源市场之后,政府应该恢复之前的制度,允许达到一定资金门槛的民营企业可以从事批发零售业务。现在民企在石油领域遭遇的是玻璃开花板,油源不开,一切开放都是假开放。国家发改委今年3月4日发布的《关于民营成品油企业经营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要求,“两大石油集团合理向民营成品油企业供油,而价格则由双方在按国家规定确定的实际零售价格基础上倒扣5.5%-7.0%之间协商确定”,国家每年500万吨成品油专门供应民营油企的政策仅是杯水车薪,不知何时付诸实施。
放开油源,我国的大炼油企业可以在油价周期性波动时高抛低吸,也可以在油价高涨时,成为市场化定价的尺子,同时,为原油期货市场培育足够多的交易主体,同时,可以适时推出资源税与燃油税。否则,我国的石油市场将被频繁的油荒以及随之而来的通胀吞噬。最终,由国企与外资主导市场,竞争格局如何,恐怕不容乐观。
与其频繁闹油荒,还不如放开除石油资源勘探采掘以外的所有市场与价格,让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来给中国经济提供安全。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