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劳动学会发布的“职工工资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的观点,很多人产生了疑问,笼统的职工工资涨幅究竟掩盖了什么?在疑问的同时,这一数据也引发了大家对中国职工工资分配体系的重新审视和再次讨论。
7月10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中央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其中再次要求中央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和工资总额管理,严格控制人工成本增长幅度。因此,石油、电信、电力等行业中的中央企业员工收入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工资增长,成为当前公众关注的焦点。
垄断、高管畸形高薪拉大工资差距
2007年1月底,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我国的工资分配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中明确指出,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不同经济类型之间的职工工资分配格局不尽合理,国有企业经营者与普通职工收入的差距不合理扩大,职工工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
2006年7月国资委统计评价局编制的一份统计年报显示,石油石化、通信、煤炭、交通运输、电力等12家企业员工工资达到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三到四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电力、电信、金融、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的两三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五到十倍之间。
2005年的数据表明,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共有职工833万人,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估算达1.07万亿元,相当于当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高出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部分约9200亿元。
不少研究机构的调查显示,同一行业内的工资差异也是十分巨大的。比如,同是银行业,高管的工资高过普通职工数十倍,有的行业管理层和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甚至达到了30多倍。国企老总的百万年薪远远高于普通员工的几万年薪,差距是明显的。
也就是说,笼统的职工工资涨幅,掩盖了行业与行业之间、行业内部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掩盖了一些行业企业职工工资增长过快或过慢的真相。
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大幕拉开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职工工资全面改革后,大部分职工的工资有所增加,但仍然有一部分人的工资增长缓慢,或者说相对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收入差距的逐渐扩大不仅容易造成老百姓的心理失衡,而且会引起越来越明显的经济结构失衡。
为此,国家相关部门也实施举措,对现有的收入分配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分析人士认为,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大幕已经拉开。
在国资委7月10日发布关于央企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之前,一系列关于调整收入分配的举措已经悄然启动。今年5月初,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对国有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情况进行调查;5月14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司司长邱小平也表示,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采取包括推动落实最低工资指导制度在内的五项措施提高企业普通职工工资收入,促进劳资和谐。
以广东省为例,有关部门于今年初率先对全省金融、电力、电信、外贸、交通、烟草、石油石化等行业的国有企业开展工资收入的监督检查,调控部分国有企业中层人员薪酬过高的情况,降低国企中层不合理的薪酬水平,对垄断行业高收入“动刀”。
专业人士表示,应该在收入分配制度中提倡“扩中、提低、限高”的原则,大力提高低收入职工的工资水平、提高普通职工的工资水平;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切实保障普通职工在工资分配的相关权益;加大对垄断行业工资的规范力度,清理不均等的潜规则收入;同时有效控制物价涨幅,对严重影响工资涨幅的住房、医疗、教育等领域,做好基础的保障工作,这样才能让老百姓感受到“平均工资涨幅”带来的喜悦。
一些人士也提出建议: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在今后的数据统计时,对工资涨幅进行细分以便达到更好的告知效果。同时,政府部门也能对症下药,对各种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王莉 徐攀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