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越积越多的外储也让从前埋首创汇的中国人渐渐意识到了,钱多就有保值的问题。加上政府紧缩性宏调的目标和让人头疼的贸易摩擦,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等一连串反应,遏制外储继续激增的理念开始渐成共识。
事实上,随着当年出口创汇的豪情渐渐消退,宏观政策也出现了转变。今年以来,为了减少贸易顺差这一外汇储备的主要增多来源,政府多次减少出口退税率。此外,央行还推出“开闸泄洪”的方法,希冀通过启动QDII机制来缓解压力。同时,“藏汇于民”的外汇管理新口号也一度响起,通过放开多项居民持汇的管制,将驻留央行的外汇更多地向民间疏导。但是,正像有分析家评论的那样,这些措施都无法在短期内立竿见影,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仍然高居不下。
与此有关的另一个推断是,中国的外汇储备将在2008年第二季度超过1.5万亿美元,在2010年底则彻底突破2万亿美元。于是,隐忧越发沉重,思考也越发深入。
困局接踵而至
在一系列由巨额外储引发的可能危险中,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问题格外引人注目。
虽然中国自去年汇改以来,汇率制度的灵活性已得到大幅提升,但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每日波动幅度仍被央行控制在0.3%之内。一面是近年国际收支不平衡导致的外汇大量流入,一面是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控制在0.3%的既定波动区间,摆在央行面前的选择就只有卖出或买入美元一条途径。而为了筹措购入外汇的资金,央行又只好发行债券或多印钞票,但是由此引发的通货膨胀的风险显然与政府的紧缩性调控目标相悖。
对此,赵锡军曾表示,由于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近年来基于外汇占款的基础货币投放已经成为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2000~2005年期间,外汇储备资产总计增加额已高达6,641.96亿美元。由此,货币政策独立性丧失的危险就成为一个关键话题。
赵锡军认为,过快增长的外汇储备增加了央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难度和复杂性,也增加了货币政策的操作成本和操作难度。因为如果要达到消除因外汇储备增加引起的对货币供给增加的影响,央行就必须在人民币公开市场上回笼人民币,以抵消掉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央行要采取经常性的“对冲”操作措施,从金融市场上回笼资金以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应。
向更多层面延伸
由此,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央行刚刚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但在巨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面前,这一调控措施来得格外谨慎。对此,赵锡军表示,央行为了收缩金融体系中过大的流动性,使出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手法是一项针对性很强的对策。在金融、外汇市场尚不发达,投资渠道也并不广阔的现实状况下,舍此没有别的消融流动性的手段。
有经济学家估算,目前中国外汇储备中有约70%是美元资产,包括高流动性的美国国债,收益较高的住房抵押贷款担保证券和公司债券等(2006年8月份中国持有3,39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20%为欧元资产,另外10%为包括日圆和韩圜在内的其它货币资产。显然,从当前的外汇储备结构来看,美元所占比例过于偏重了,美元长期贬值的趋势将给1万亿的外汇储备带来资产缩水的可能。如今,外汇储备多元化和适度减持美元的声音多次响起,但有专家指出,中国若以其它货币资产大举替换美元资产将会导致美元贬值,而美元贬值反过来又会导致中国外汇储备遭受巨大损失。减持美元的传闻还未消散,增持黄金的消息又散布出来。对此,人们同样有理由担心,在改善外汇储备结构的漫长过程中,黄金价格受利好消息的影响将使央行增加更多的成本。
(稿件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