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中国第一股民”的杨百万。 中新社发 张 斌 摄
|
人称“中国第一股民”的杨百万。 中新社发 张 斌 摄
|
财富面对面 四年不炒股 天天盯大盘
“打死也不说资产数目”
记者:不少人认为当初的杨百万,现在应该是杨亿万了。喜欢你的股民很想知道你到底有多少资产。
杨:问我资产有好多?股市从6000点亏到4000点。我就少了2000元,用100万减去2000元,这就是我的资产。具体数目是隐私,不说。这个是原则,打死也不说。
“炒股我就是技术流”
记者:你炒股去不去调查公司呢?
杨:我炒股就凭技术。那些基金经理去上市公司,对方只差吼仪仗队了,但散户去了,那些上市公司都不理他们,可能我的名气让部分上市公司重视一下,但大部分都不会理会。
“没时间看巴菲特的书”
记者:你桌子上放着一本书,是讲述巴菲特的,你曾说巴菲特不了解中国特色。怎么看他的书?
杨:(斜了一眼书)一个朋友送的,还没时间看。
“管理不了大批量资产”
记者:很多人认为你能管理大量资产,所以有不少人请你代为理财,为什么都被你回绝?
杨:我只能把我自己手头的这些资产管理好,没有韩信将兵的本事。
“网站只有一个是真的”
记者:据说现在有人在网络上冒你的名?
杨:现在网上,关于我的网站,只有一个经我授权,其他都是冒充。我自己不会做网站,天天炒股,也没有时间做。博客是假的,杨百万股票研究所也是假的,大家别上了当。
“我4年看股而不炒股”
记者:在2001~2005年间,你淡出股民视线。去做什么了?
杨:这四年间,我天天在股市上班,(一笑,指着自己的位置)就天天坐这儿盯大盘,研究股市。知道要亏损,我为什么要投钱?这一看就是4年。
“每天看2个小时新闻”
记者:你是怎么收集信息来判断行情的?
杨:在上世纪80年代,我订阅的报纸有70多种,现在每天下午收市后,都会花2个小时上网,看新闻、看政策。晚上则带孙子散步,玩耍。如果股市不好,我可能会带着家人出去旅游。
记者手记 杨百万更像“老中医”
坐在工作室的杨百万戴一副硕大的眼镜,花白的头发,手端着大水杯,如果没有电脑上的股市画面,墙边再多一些药箱,你多半会认为去了中医院。自称为股市滑头的杨百万其实更像一位股市“老中医”。他阅读大量的新闻“望”股市;通过多方咨询“问”股市;还通过一次次的失败以及总结别人的失败经验“闻”股市;电脑上不断跳动的走势也因此让他“切”到股市的脉搏。当然,他并没有用财富数字告诉我们他的“中医”切脉到底有多准。不过,他缺少学历,却很在乎技术;他很在乎技术,却也可以歇息4年不下手;他不下手,却仍然在不间断地望、闻、问、切。稳定的心态加不间断的学习积累,这可能才是他成就“百万”名号的真谛。而平常的我们,是不是该反思我们平常挂在嘴边的“消息”、“运气”,这些把“财富”过程简化了的词汇呢?(柴伟)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