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8日电 台当局规定投资大陆金额上限被视为是阻碍企业在大陆发展的最大绊脚石,但岛内企业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在出现透过切割业务进行岛外上市,或透过私募基金等方式迂回“曲线”登陆。
据香港文汇报引述台湾媒体的报道,台“经济永续发展会议”27日将召开,台当局已将“积极管理”定为会议主基调,意图让岛内业者对开放两岸经贸死心。不过,业者过去曾以股东私人名义投资、利用“境外基金”转投资大陆的做法,早已无法支应大陆地区庞大扩厂需求,现在厂商干脆直接到岛外挂牌上市,走向朝国际资本市场募集资金一途。
富士康本港上市开先河
台著名高科技公司鸿海子公司富士康去年在香港上市,创下岛内企业海外分拆上市首例,股价一飞冲天,更成为其它台商效仿案例。
鸿海董事长郭台铭曾透露,富士康上市时曾考虑过很多挂牌地点,台股才是鸿海集团心目中最佳选择,但富士康最后却选择港股上市。问题出在哪?郭台铭没有明说,其实业者心知肚明,有人感叹说,如此被迫出走台湾也好,一了百了,也一劳永逸。
专门辅导台商岛外上市挂牌的创投业者富兰德林事业群总经理刘芳荣指出,目前他每月接到询问的台商家数高达二、三十家,相较于以前每月不过5至7家,可说是“盛况空前”,他乐观预估未来深圳中小企业板将有1000档个股,其中每10家就有1家具台资背景。除了鸿海外,近期声宝旗下最赚钱的子公司瑞智精密,已计划分拆大陆事业体赴港挂牌。
私募基金脱当局紧箍咒
统一企业虽强调守法,但在获利至上的原则下,也决定透过私募基金,在大陆合作企业取得董监事席次,间接参与实际决策,达到投资目的。例如厦门当地的食品业,就有意与统一以私募基金的方式进行合作。而统一为脱离台湾的投资“紧箍咒”,公司原本预定明年底在香港上市,现在进度大幅提前到今年底,藉以透过国际资金壮大体质。
建筑业的乡林建设,今年4月则首创两岸先例,在北京加入由大陆民营业者所合组的联盟机构,以观察员的身份投资联盟旗下的创投基金,藉此参与开发大陆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