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大漠深山,在战争前沿,我们是英雄的火箭军团,不要以为我们沉默无语,我们要吼一声就威震九天!祖国的象征,民族的尊严,只要祖国一声召唤,我们就会伸出无情的铁拳……”
伴随着威武雄壮的歌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已经走过了40年的辉煌历程。从诞生之日起,第二炮兵就坚定地贯彻党和人民的意志,忠诚履行神圣的历史使命,高原大漠磨利剑,戈壁深山筑长城,为共和国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和平盾牌!
在第二炮兵组建40周年之际,记者走近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去领略不同岗位上的官兵,用忠诚、智慧和汗水托举起倚天长剑的壮丽风采。
大山腹地:追踪导弹“筑巢”人
和平年代,导弹大都贮存在群山深处的地下坑道内。担负坑道建设任务的工程部队官兵,被形象地称为“导弹筑巢人”。
来到某坑道掘进现场,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台台高大的凿岩车,宛如电影《金刚》中的巨猿一般,挥舞着两条长长的钢臂,臂端的金刚钻头对准坚硬的岩石钻下去,就像钢针戳豆腐一样轻松。短短几分钟,就钻出10多个深达数米的炮眼。
随着“轰隆隆”一阵巨响,坚固的岩层被炸开了。硝烟散去,一台台电动扒碴机、侧翻装载机等现代化工程机械来往穿梭,把堆积如山的碎石运出坑道。
记者了解到,以往官兵打炮眼靠风钻、运石料靠独轮车,如今一台机械就能替代一个排的兵力,既减轻了官兵的劳动强度,又极大地提高了施工进度。
在混凝土搅拌现场,记者看到20多米高的自动化拌和站正在紧张地运转,10多辆大型运输车把搅拌好的混凝土运进坑道。让记者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当今最先进的高科技装备,曾被动了个“大手术”。原来,部队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该装备的一些设计需要改进,于是技术人员主动请缨,经过40多个昼夜的奋战,硬是攻克了自动化应用技术等20多道技术难关,使新装备改造获得了成功。
坑道挖好后,还要安装通风、排水、供电等一系列复杂设施,一是确保导弹在贮存时的温度、湿度、气压等外部环境保持相对稳定,二是满足阵地在战时减震、防爆、防辐射等方面的严格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导弹安全,延长其寿命并使其保持良好的性能。
在某坑道安装现场,记者看到二期士官李晓亮正熟练地操作螺旋风管加工机。一张张铝皮被传送进机器里,一根根圆溜溜的风管从另一头滚出来。而他所要做的,就是按照图纸要求,往机器里输入程序和数据。
随后,小李给记者展示了很多现代化的加工机械,如裁剪钢材用的等离子切割机、加工吊环用的弯头成型机等,不下50种。这些机械的应用,彻底结束了完全依靠手工制作各种安装器材的历史。
采访中,记者认识了“爆破专家”熊献、“电气大王”谭和平、“机装博士”武韬等技术尖子。他们介绍说,对新装备,他们起初也一窍不通,是部队的人才培养系统工程,帮他们掌握了新装备的操作和维修本领。
在重要的施工点位上,记者还看到了“电子眼”。作业面的各种情况,被同步传输到工程指挥中心。技术专家坐在指挥室里,就能全面掌握每个作业面的情况,及时处理各种问题。
现代化的机械装备和先进施工手段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工程部队的战斗力。近年来,他们承建的所有坑道都提前圆满完成,合格率为100%、优良率达90%以上。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