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15日,对于澳门,对于中国,对于澳门人和中华民族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就是这一天,在南非德班市举行的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凝聚了400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结晶的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
喜讯传来的翌日,贴有澳门历史城区纪念邮票的20万张明信片,通过广大澳门市民之手寄往世界各地,上有中、英、葡3种文字:“让我们一起欢呼:澳门历史城区列入世界遗产!”
中西文化荟萃之地
打开印有妈阁庙和大三巴牌坊等澳门标志性建筑的《澳门历史遗产》大型画册和遗产分布图,可以清晰地看到,被列入世界遗产的澳门历史城区坐落在澳门半岛的中部至西南部一段狭长的地形内。
记者赴澳实地采访前夕,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主任吴北明先生就告诉记者,这一大片区域是昔日以葡萄牙人为主的外国人居住的旧城区的核心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的20多处历史建筑包括妈阁庙、港务局大楼、郑家大屋、圣老楞佐教堂、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岗顶剧院、何东图书馆、圣奥斯定教堂、民政总署大楼、三街会馆(关帝庙)、仁慈堂大楼、大堂(主教座堂)、卢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庙、旧城墙遗址、大炮台、圣安多尼教堂、东方基金会会址、基督教坟场、东望洋炮台(含东望洋灯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以及之间相邻的广场和街道,如议事亭前地、板樟堂前地、亚婆井前地、耶稣会纪念广场等。
从上述建筑和前地的名称及功能不难看出,在中国的历史城区中,这是极具特色的组合,是一个集合不同种族、思想、信仰、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居民的生活空间,是中西文化多元共存的独特反映。
记者到澳门后循图自南而北、自西向东探访,看到供奉中国海神的妈阁庙与葡萄牙人航海主保的圣老楞佐教堂前后呼应;葡萄牙人生活区的亚婆井前地旁坐落着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的大宅;圣若瑟修院则是专为培养中国修士而设的神学院;岗顶前地上有葡人“大会堂”的岗顶剧院,也有中国富绅何东的旧居;在议事亭前地,除了至今仍是澳门华洋居民欢庆集会的中心广场外,其周围既有中国商人聚会交流的三街会馆(关帝庙),也有葡人的慈善机构仁慈堂;与美丽的玫瑰堂相邻的是澳门华人最早的市集营地街市,不远处,中国富商大宅卢家大屋则与天主教主教座堂(大堂)垂直相对;与巍峨的大三巴牌坊并立的是精致小巧的哪吒庙;东望洋炮台的圣母雪地殿圣堂有着结合西式内容、中式图案的壁画……中西兼容、相互尊重、互相渗透、相映成趣。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筑为主、中西式建筑互相呼应的历史城区;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和远东地区传播历史的重要见证;更是400多年来中西文化互补、多元共存的结晶。在400多年的历史里,中国人和葡萄牙人在这片城区内,合力营造了不同风格和特色的生活社区。这些生活社区,除了展示澳门的中、西式建筑艺术特色外,更展现了中葡两国人民不同宗教、文化以至生活习惯的交融与尊重。这片历史城区,见证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碰撞与对话,证明了中国文化永不衰败的生命力及其开放性和包容性,以及中西两种相异文化和平共处的可能性。难能可贵的是,澳门历史城区至今仍然保存原有风貌和延续原有功能,不仅是澳门文化和市民生活的重要部分,更是澳门为中国文化以至世界文化留存的一份珍贵遗产。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