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决定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
此次央行加息,是货币紧缩的信号,也给房价的非理性上涨“泼了瓢冷水”。由于城市购房需求的刚性,开发商的绝对强势地位,加息是否会达到宏观调控部门降低房价的初衷,此时断定还为时尚早。但确定的是加息加重了买房人的负担,许多人不得不面临着“要么多掏钱,要么迟购房”的艰难抉择。
有媒体算了一笔账,如果50万元20年房贷的话,按目前利率算下来每月还款3980.41元,加息后,则每个月需要交纳的月供为4079.48元,加息后每个月需要多交纳月供99元,一年就需要多交纳1188元,那20年就需要多交纳23760元。
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买房者和银行承担了最大的风险,而反观国家调控政策,棒子很少能真正打到开发商头上(比如对有垄断嫌疑的操纵房价的开发商联盟的纵容),要么以增加买房者的负担来遏制需求,要么就是以增加银行放贷风险来让消费者买得起房。房贷加息就是把棒子再次打到买房者头上,遏制房价与让百姓“买得起房”二者间并没有找到完美的政策结合。这样的政策,在遏制炒房者的同时,也一起打压了那些含辛茹苦的买房人。
一方面具有宏观调控职能的国有开发商没有配合国家政策导向履行相关义务,反而对房价推波助澜;另一方面,经济性调控政策没有区分消费类买房和投资类买房,采取了“一刀切”。而且在推迟买房人购房的同时,没有给予适当成本补偿这样的激励措施,比如加息政策中并没有相应提高存款利率,吸引资金回笼。
应该承认,城乡差距加大、城市化步伐过快发展和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的过度追求是造成当前城市地价升温非人为性的推动因素。然而,一项好的调控措施,不仅要考虑到经济全局,而且要充分照顾到“吃穿住用行”这样的息息民生。房地产市场一直是这几年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但宏观调控政策的“雷声”越大,房价似乎涨得越快,老百姓对房价的抱怨“雨点”就越密集。怪圈不断重演的原因何在?
加息作为宏观调控政策,应该尝试打破由少数人决定房价走向的“以利为本”的定价逻辑,让房价回归到“民生”的本色中,这才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精神要求。站在这个高度,那么得出的结论显而易见,降低房价、遏制消费等表层的指标和相应措施从来都不应是房政的落脚点,真正落脚点是让“居者有其屋”。房政的棒子该怎么打下去,至此,这个道理应该不言自明。
(来源:燕赵都市报,作者:薛亚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