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28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27日傍晚宣布,自2006年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存款利率保持不变。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彭兴韵博士分析说,这表明央行认为信贷过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实体经济对贷款的需求很大,因此通过提高贷款利率,直接调整资金使用成本,从而达到有效控制信贷需求的目的。存款准备金率调的是货币信贷的供应方即银行,而不会影响有信贷需求的部门和机构。相比较而言,调利率的办法更可取。
这是中国央行自2004年10月29日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后,再次动用加息手段调控出现过热迹象的宏观经济,所不同的是,这一次只调贷款利率而没有动存款利率。
“中国经济的问题是消费相对于投资来说动力不足。央行通过只提高贷款利率而不动存款利率,就可以既控制投资过快增长,又不会对消费产生负面影响,”汪同三说。
汪同三指出,这种“非对称性”的加息政策将扩大存贷款利差,对银行有利。他表示希望银行在这种有利形势下不要放慢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建立起市场化的机制。
2003年以来,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收紧土地和信贷闸门的宏观调控举措。
汪同三指出,以前中国控制信贷主要依靠的是行政手段,而现在则更加强调市场化手段,此次央行上调贷款利率的举动即显示了这种变化。他认为,中国应该越来越多地使用市场化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从而有利于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避免出现大的波动。
这位专家还建议,除动用利率工具外,央行也应考虑动用汇率工具,因为外汇储备的激增导致大量人民币投放市场,加剧了货币流动性过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