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株洲四月四日电 (记者 赵胜玉)在高高的铁路护墙上摸索着,哗哗的流水声在寂静的夜空下,显得格外悦耳,给深夜凭添了些许诗意。但随着继续前行,一股异味却扑鼻而来。家住株洲芦淞区李横冲的谭大妈指着地上白花花一片、散发着恶臭的污水告诉记者,“这就是他们的排污口,每天深夜他们都在偷排!
二00六年二月,家住李横冲村的十几户居民,给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写了一封举报信,反映设在他们村中的鸿发漂洗厂非法排污,影响环境的情况。潘岳批示环保总局相关部门予以关注。记者日前随环境记协一起前往株洲一探究竟。
第二天上午,在一间十分简陋的办公室里,面对北京的记者,鸿发漂洗厂董事长黄新国显得十分从容。
黄新国说,二00三年建厂时,已经由株洲环境;ぱ芯吭和瓿闪嘶肪秤跋炱兰邸K,总投资七百万元的这个厂,污水治理设施就投资了六十万元。针对居民的投诉,他也显得十分无奈。他说,按照株洲环保局的要求,厂子已经在二月份停工整改。锅炉安装了脱硫除尘器并安装了引风机;为了解决废渣问题,他们已经放弃了牛仔裤的漂洗,转而只漂洗休闲服。但由于厂子是建在村中,厂房与民居近在咫尺,即使污水、烟尘等排放全部达标,不影响居民也是不可能的。
鸿发漂洗厂的前身是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器厂,作为芦淞区的招商项目,有关部门将厂子卖给了黄新国。目前工厂有职工三百多人,年洗涤服装一千六百万件。对于经济并不发达的株洲来说,这个项目对芦淞区的发展显然是重要的。
工厂对于该地区经济发展、职工就业的作用不言而喻,同时对饱受噪音、污水、烟尘影响的村中居民来说,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邓峥嵘的家是一座两层小楼。她悄悄的对记者说,“以前工厂没有兴建时,也有人来租房,但没有现在贵!本菥用窠樯埽逯芯用翊蠖喑鲎饧讣渥》,而房客几乎都是厂里工人。
经济发展与民众日益高涨的环保意识似乎是一种无法调和的矛盾,夹在中间的基层环保部门,在执法中尴尬地遭遇“两难”境地;繁O低巢皇谴怪惫芾,局长的“乌纱帽”掌握在地方政府手里,于是在执法过程中,“服从”地方发展的需要,在所难免;同时他们还要“照顾”民众的环保投诉,但环保部门无权关停排污企业。使得基层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既先天不足,又“受制”于地方政府。
株洲市环保局芦淞分局局长言少杰说,根据群众的举报,去年二十四日分局监察大队人员到该厂进行了现场调查,针对该厂存在的问题,分局对该厂提出了限期整改的要求并于三月一日再次下发停产整改的通知。他也与黄新国的观点一样,即使所有排放都达标,对居民的影响也不能排除。目前既不能让工厂停产,也无法将受影响的居民搬迁。你说,“怎么办?”
一位居民说,如果当时政府选址时,不是仅仅考虑经济效益,而是综合考虑,就不会出现问题了。
专家认为,破解基层环保执法中的“两难”境地,必须打破地方;ぶ饕,当各级政府不再以GDP为唯一发展目标时,经济发展与环境;さ拿懿拍艿靡院托惩骋,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