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十日电 题:改编剧还能走多远
中新社记者 马海燕
央视年度大戏《京华烟云》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电视剧单集最高收视达到百分之十二点九二。该剧马上要在各个地方卫视台重播,让首播时骂声一片的观众大吃一惊。电视剧改编问题又一次成为人们的话题。
现在打开电视,各种各样的改编剧已经占据了屏幕的半壁江山,过去一年反复播放的就有改编自电影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我的兄弟姐妹》、《搭错车》、《向左走向右走》、《夜半歌声》、《宝莲灯》,改编自小说的《尘埃落定》、《京华烟云》、《我这一辈子》、《林海雪原》、《吕梁英雄传》、《长恨歌》等等。
但除了《京华烟云》收到不俗反响外,其他收视率均不见有任何超人之处。尤其是经典电影改编而来的电视剧,几乎无一例外遭到“拖泥带水、添枝加叶、无中生有”等诟病,由于观众已经先入为主接受了电影的基本人物走向,根本无暇细看电视剧冗长的对白和细节。
对此,有专家说:电影和电视是两种不同的创作模式,电影要在两个小时或者更短时间内完成人物的塑造,而电视剧主要靠人物对话和行动铺垫。经典电影的一板一眼都已经在人们脑海中形成了,因而改编的风险很大。除了可以借助原来的电影名气做宣传外,对改编而言其实更不容易。
因此,改编小说相对风险较小。然而,不同于一般的小说改编需要借助影视剧炒热自己,经典名著的存在就已经代表着它独一无二的价值。而影视剧如何忠实于原著、在多大程度上忠实于原著,就成为人们争论最多的话题。以反响热烈的《京华烟云》为例,曹丽华、曾荪亚、姚木兰之间的“三角恋”就让无数人觉得不可接受,无端多出的许多人和无端去掉的一些人就让很多人在对影视剧的改编上存有颇多非议。引起讨伐声一片的还有关于“红色经典”的改编,人们不能接受在“人性”的名义下把英雄形象糟蹋得乱七八糟。
然而也有人说,“改编”得好不好在于是不是尊重了原著的精髓。如果只是对原有故事情节的再现,也就不需要所谓的“改编”。改编得好的电视剧,既能让原著更加深入人心,又能让自身成为精品,比如《围城》、比如四大名著的改编。
毋庸置疑,经典名著的存在是文学发展过程中辉煌一时、惠及后世的一座座丰碑。而影视剧作为娱乐大众的方式出现不过是几十年的事情,两者已经不是一种艺术形式,本来无可争论。只是人们在欣赏名著、敬仰名著、爱护名著的同时已经不知不觉对名著有了一种敬若神明的感情,因此对改编者乃至演员分外苛刻也是可以理解的。
是经典,就要准备着不只一次地被改编。赵薇版的姚木兰和赵雅芝版的姚木兰的比拼从一开始就被媒体有意无意地渲染着。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经典名著的角色已经深入人心,如果说硬要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什么指责的话,这种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争论其实毫无必要。
其实,抛开“改编”的话题之余,我们倒是要真的想想为什么近些年“改编”之风会愈演愈烈,从根本上还是由于原创力量的薄弱。荧屏上热热闹闹的古装戏、侦破剧、都市言情片大多大同小异,除了看明星在各种戏里谈恋爱,具有号召力的因素越来越少。这时“改编”经典名著倒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说到底,电视剧的原创力量才真的重要!(完)